赵叶青走过来刚好看到这一幕,双手一拍,有了主意,转身就往回跑,留下穆奚愣在原地。
大棚里面贴了纸,外面没有,外面还是防水的塑料膜,赵叶青想到在大棚顶上做水帘装置。
只要有源源不断的泉水从大棚顶上流下来覆盖整个大棚表面,太阳的温度就会被隔绝起来。
水是活水,就算太阳再大,也不会把水烤热。
赵叶青把上次给水稻田做竹子水道剩下的竹子拿出来,依照大棚的长度用锯子截了一段。
竹子段竖着从中间劈成两半,用凿子在上面凿出排成一排的小洞,左右两边都有。
把凿好了洞的竹子绑在大棚的顶部,赵叶青用水瓢舀了一瓢水,倒进竹子里,水进了竹子后就慢慢从小孔中流下来,覆盖在了大棚表面。
成了!
她只要在每一个大棚上面都装上一个水帘装置,大棚和大棚之间的顶部用水道连接起来,像给水田灌水一样,只要打开水龙头就会有水流进去,再顺着水道给每一个大棚降温。
原理不难,但是实际操作起来遇到的问题就很多了。
她做个两个水帘装置,中间连上水道做了一个实验。
第章甜粥和咸粥
她发现水流从一个装置流向另一个装置的时候,水压不太够,就会从小孔中全部流下去,不能成功流到下一个装置。
增加水压肯定不行,麻烦不说,还可能导致水流太急,小孔里流不下水。
只能改进小孔的形状。
赵叶青试验了几次,把原本直上直下的小孔改成了漏斗形,上宽下窄,保证水流过来的时候能在装置里保持一段时间再流下来,这样水流就能顺利的到达下一个装置了。
问题解决了一个,还有下一个。
不只是水流问题,还有排水问题。
之前做的排水挖的比较浅,坡度也不够,只是应付短时间的下雨没有问题,现在做了这个装置,每天都要开的话还是容易出现问题。
整个排水沟都需要重新挖,还要调整坡度,这个活白天肯定是干不了了,要等五六点,太阳落到山后,温度稍稍降下来一点点,才能实施。
接下来还有承重问题。
装置在大棚顶上,只是半截竹子,重量不大只靠大棚的骨架就能承受。
可是装置和装置之间还有连接的竹子水道,那就需要在地上竖立承重柱。
想到这,赵叶青又往穆奚那里跑。
穆奚已经把大树上的枝干锯了下来,正在锯最粗的主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