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2章大宋反派(53)
这一路上好了又恼,恼了又好,还挺有意思的。
眼看到了地方了,耶律岩母低声道:“这回你真得下去了,不能叫人看见咱们坐在一起。”
桐桐故作不懂,问说,“为何呀?”
你傻呀!耶律岩母一副跟你解释不清楚的样子,“反正你下去吧。”
说完又觉得这么着不好,又追着补了一句,“回头我叫婢女偷偷给你送貂皮大氅,可暖和了。”
好啊!我等着呢。
桐桐下车之后,也不着急。叫辽国这公主和驸马先行,他们在后面休整休整再走也行。
说实话,这一路走来,真就觉得叫人家夏州不合适,人家就是独成一国,应该叫夏国才对。
此时,兴州城已然可见了。李德明将都城从西平府迁移到了兴州。据说是早差不是十年前,兴州附近的怀远镇出温泉了,而在温泉附近有人看到了龙的踪迹。于是,上上下下的都奏请李德明迁都。
正好呢,李德明觉得以前的西平府为四塞之地,不利于防守。而这怀远呢,西北有贺兰之固,黄河从它的东南绕行而过,西平正好作为障蔽,形势利便,于是,就同意了迁都。
不仅迁移过来了,还有宫室正在营建。迄今为止,怕是都修了七八年了吧。
桐桐骑在马上,看着远处的峰峦,再看看不远处的湖泊,虽是塞外,但也是水系发达,植被丰茂。
她问四爷说:“湖里肯定有鱼吧?”
有!肯定有。四爷指着不远处的沟渠,“看见了吗?这是灌溉的水利。”
相对来说,农业基础还不错。
“嗯!也能种两季庄稼。”
桐桐看着不远处的田地,驱马往过走,靠近了,一看这情况,她扭脸喊四爷:“这是水稻茬。”
知道!“唐诗上说,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
四爷到跟前看了看,“百渠流润,愣是把这里变成了鱼米之乡。”
桐桐就笑,“好地方啊!”
是啊!好地方!山好,水好,出产好。
因着一路看这些,这就耽搁了半日。
眼看到了城门口了,有俩官员迎了过来。
这两人一个自称叫张元,一个自称叫吴昊,都是汉臣。
桐桐打量了这两人一眼,这两人很特别,用汉人的说法,就是他们的名字犯了忌讳了。李元昊的名字里带元又带昊,他们偏偏一个叫张元,一个叫吴昊。
四爷低声解释,“这两人是大宋的落榜举子,到了这边来,故意将名字改成了现在的名字,在酒楼题诗引起李元昊的主意。李元昊未曾怪罪,重用了他们。此二人亦是李元昊的谋臣。”
桐桐皱眉,这种现象是好还是坏呢?好的现象是,而今的百姓好像没有太大的民族壁垒,汉人又如何,去别国一样为官;而坏处是,好似国家的归属感也不强。
可要是去细想,这不就是一个融合的过程吗?就像是七国争霸一样,这个国家的人去那个国家做丞相,一样的辅佐王图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