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要先解决怎么让大明活下去的问题,而不是去解决怎么发展的问题。
“殿下何以认为?”
方对于朱由校的判断,方从哲表现得十分的诧异,而且还带着几丝恐惧。
没错,就是恐惧,一个萨尔浒之战,就将方从哲给彻底打怕了。
词臣出身的他,文章与日常政务处理或许非常熟练,但军事预判与指挥能力,就差了许多。
“元辅不妨先回想下壬辰倭乱与播州之役的发生时间,两者是否有关联?”
方从哲简单回想一番后,顿时冷汗直冒,“老臣愚昧,未曾如殿下这般思虑深远!”
“元辅国事繁忙,未想到也是情有可原,孤也是最近看到往年大事,才联想到两者之间的关联!先生认为,咱们该当如何处置?”
方从哲奏折眉头想了好一会儿后,这才开口道:“殿下,老臣认为,当首先传信给四川与贵州官员,让他们提前做好防备。其次,调拨知兵事的大员前往四川督办军务。”
“对于元辅的提议,孤也深表赞同!”
说完,朱由校拿出一份四川巡抚与总督的官员调派题本,递给了方从哲。
方从哲打开看了两眼,急忙谏言道:“殿下,四川的督抚必须更换为更合适的人选!”
“孤也深表赞同,孤打算升四川左布政使朱燮元为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督四川贵州军政。改援辽总兵陈策为四川总兵,驻地改到重庆,升秦邦屏为四川忠州参将,令其训练一万白杆兵,随时听候四川巡抚的调遣。另外,升熊廷弼为兵部左侍郎总督辽东军政,升袁可立为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袁应泰调任甘肃巡抚。对于这些官员调动,元辅以为如何?”
国难当头,朱由校也懒得慢慢试探了,直接列出了历史上记录的最合适人选。
方从哲回想了几人的事迹,权衡一番后,同意了朱由校的任命,“回殿下,老臣认为甚妥!”
“好,那麻烦元辅尽快安排这些人的调令了!”
紧接着,朱由校继续下达了新的调令,“兵部尚书不能空缺太长时间,直接由兵部左侍郎王在晋升任,不用廷推了。原兵部尚书黄嘉善抗旨不遵,交由三法司与锦衣卫联合会审。此外,升孙承宗为兵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总督宣大军政,原宣大总督崔景荣回京接任兵部左侍郎,山东参议李邦华升任兵部右侍郎,并协理京营戎政。。。。。。”
方从哲听着朱由校滔滔不绝地念着一连串的官员调动,赶忙接过刘时敏递来的纸笔,快速地记录了起来。
朱由校见方从哲记录,便放缓了语速,“调刑部员外郎洪承畴为兵部职方司郎中,调河南洛阳知县陈奇瑜为兵部职方司员外郎,调河南永城知县孙传庭为兵部职方司主事。另外,再调辽东右参议王化贞为赣州知府,调吏部郎中杨一鹏为辽东右参议,调援辽副总兵戚金为锦州总兵。”
在兵部暂时想任命的官员说完后,朱由校朝方从哲嘱咐道:“元辅,关于这些官员任命,孤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先尽快按照这份名单去安排吧!”
朱由校都这样说了,方从哲还能说啥,只得站起来躬身接旨,“是,老臣遵旨!”
“至于内阁大学士,元辅升建极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另外,史继偕不是连续上了多份辞官题本嘛,既然他不愿为大明效力,那孤也就不勉强了,罢官夺职,并且废除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