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也要用上接近两年时间。”
“若只用部落的青壮年男子挖河道,则需要十年以上。”
王镇有理有据地说道。
此时,在场的不少人被那十年的说法,吓了一跳。
若所有的青壮年都去挖河道了,谁去打猎和种地?
没有食物,即使成功治理了洪水的问题,又有何用。
李策禹的这个提议,顿时有不少人纷纷表示反对。
这个年代的人,平均寿命不到五十岁,在青壮年时期,花十年的时间去挖河道,真的没有几个人愿意的。
这时,李策禹明白,这些人的反对,也不是没有道理。
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打消这些人的疑惑。
就是要想出更有效率的方式,让挖河道这件事情,不用费那么多人力物力,也不用时间跨度那么大。
“我们有双手,有智慧,我们可以先想办法生产一批青铜器工具,甚至可以做一些铁器工具出来。”
李策禹提议地说。
这些人听说过青铜器,却并未听说过铁器。
李策禹也懒得解释太多,制作铁器需要更高的温度,而且为了加强铁器的强度,还需要除了铁以外的元素。
这些都是这洪水蛮荒时代所没有的科技和材料。
李策禹不想把化学元素解释给这些古人听,这实在太耗费时间精力。
他想着首接动手做几样,让这些人看到青铜器和铁器工具的区别。
李策禹也分析给在场的人听:“众卿家的上奏,朕听了也觉得有几分道理。”
众人虽然觉得这个李策禹用词怪异,外貌也长得怪异,但是他觉得大家说的有道理,大家听了,心里也舒服些。
“朕贵为天子,正是天命之子,岂能被这小小的困难所打倒?”
“你们不过是智商堪忧的一群古人,朕的智慧你们不能理解和测度,这是正常的,你们不必因此自卑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