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现在,同样是十六年
朝霞阳光映射在朱红色丹陛之上,在京畿六品以上所有文武,一千人,全部在列,以文武分派两班,肃穆不敢言语。
殿前司执戟甲士自殿前,依次矗立。
自从光烈十三年到十五年的风波以后,这位天子的威势日加沉重,让人不敢仰视。
朱由榔的面孔,挡在琉璃珠之后,看不清楚。
但位于所有人之上的他,端坐在那里,宛若一个时代的巨人。
-------------------------------------
雪花飘落在南京紫禁城,那明黄色的琉璃瓦上,渐渐附起一层白霜
光烈三十六年的冬天,悄然而至
紫禁城中,原本的奉先殿后,另外新起了一座规模不小,琼楼玉宇的三层阁楼。
朝内朝外都知道,当今天子节俭是出了名的,在位近三十七载,南北两京宫城,只是修缮,从未新添殿宇,唯独修建的两座宫外别苑,北京北巡时居住的中南海别苑,南京避暑的幕府山别苑,都是各自花了十几年慢慢凑出来的。
但从前年开始,宫中却突然大兴土木,寻求能工巧匠,耗费内帑三十余万,修了这一座奉烈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紫禁城外,西华门,一架骡子套住,看起来质朴无华,和京中行脚客店里代步无二的小车停在宫门外。
冬日已近,车里支着小炉,是一家四口,一对儿女,还有年过三十的夫妻两人。
一家人衣着朴素,不着重彩,与京中寻常中产之家无二。
只是夫妇二人,男的器宇轩昂,英气难掩,一看就是在军中打拼过,妇人言貌温柔,颇有大家闺秀的风范。
车马停步,男子稍稍安慰妻儿后,掀开门帘,缓步下车,走向西华门。
守门的殿前司军士自然要盘问
那男子只是递出一个折子,军士拆开一看,瞬间肃穆,随后通知守门军将和值班的中书署郎中。
待核验无误,一众官吏、军士当即大礼参拜
“臣等拜见燕王殿下!”
……
奉烈阁内,被烛光照得敞亮,已经五十九岁的朱由榔,头发稍显花白,视力有些下降,戴上了格物院光学所孙云球院士,专门为他打造的水晶眼镜。
正就这烛光,一一打量着眼前,刚刚成品没多久的数十幅画像。
“父皇!”
年轻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朱由榔笑着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