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中文网

倚天中文网>但大明已经没了后记 > 第143节(第4页)

第143节(第4页)

比如,之前东征时,许多将领就反映,新式野炮方便是方便,但不适合攻坚,还需要一些大口径攻城炮,用来对付城池。

于是乎,这川东前线的一个炮营五十四门火炮中,就有一个重炮哨十八门攻城重炮。

按照武备局标准,都是十八斤(弹丸重量)以上的大口径火炮,其中四门甚至达到二十二斤,相当于同时期的欧洲三十二磅炮。

为了运输这十八门重炮及其弹药,枢密院专门给炮营多批了四百匹滇马和驴骡,纵使如此,也极大拖累了炮营行军速度,好在只要运入川东,从夔州可以顺流而下,直接走水路运输到重庆府。

于是乎,就出现了让李国英逐渐绝望的这一幕。

明军水陆并进,顺长江而下,云阳、万县、忠州、酆都,要么不战而降,要么便摆开架势,用大炮轰城。

要知道,明军镇守辽东和满清入关时引以为依仗,视之为神器的所谓红夷大炮,普遍威力也就是十二磅炮的水平,少量稍大一些的,也没有超过二十四磅。

而明军这次带来的,可是三十二磅级别的庞然大物,光炮弹就得两个人才能抬进炮口,需要八匹马骡来拉动。

面对四川内陆地区主要以夯土为主的县城,几乎不费吹灰之力。

一阵硝烟和轰鸣之后,地动山摇,不到两个时辰,便能轰塌城墙,失去了城防依仗的绿营士卒自然被吓得面色苍白,如见天神下凡,纷纷出城请降。

仅仅用了十二日,便连下数县,直抵巴县。

重庆在后世有山城之称,但此时这地方其实称不上多么易守难攻,因为巴县和大同不一样,作为在三江交汇之处繁荣起来的城镇,尤其是明代以后,随着南宋时期的南北对立时代结束,四川从边塞重新变成了内陆地区,它的商贸航运功能才是最主要的,而军事地位逐渐下降。

从具体方面的表现就是,城防年久失修,许多原本在南宋时期,极为重要,拱卫咽喉的山城、营寨基本废弛。

面对城外那一溜黑洞洞的炮口,实在让人不知如何应对。

“通通通……”

几发试探性炮弹朝着城墙飞驰过去,却又都没击中目标,让城头上的清军松了口气。

也许是出于释放压力,许多人甚至嘲笑起来,隔这么远,明军简直就是在瞎浪费炮弹。

教导师原本的架构现在全部都转移给了武备兵学苑,但在它完成自己的使命之前,已经为大明军队输出了超过五千名经过至少一年基础教育的军事人才。

这些基层军官回到一线后,都会被分配到从队副至哨总不等的职务,五千人,可以说已经控制影响了全军一半以上的单位。

而如果说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炮兵。

因为相较于其他兵种,炮兵是陆军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也是文化教育成果最能体现的兵种。

以现在川东的这个炮营为例,全营队官及以上,全部都出自教导师,而且对于士卒,平时也有进行基础文化教育的传统,可以说,全营一千多人,文盲率不会超过两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