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良子听不到声响,小心翼翼抬头看,早没了督公踪迹。
……
泰昌十六年。
冬至。
百官散朝。
周平安与同僚边走边叙话,直至出了宫门,互相拱手道别。
随后坐上八抬官轿,命家丁去太白楼,与京营徐将军等人约好了饭局,商议走私北疆的盐铁生意。
“小子,你这身官袍颇有几分威风。”
一道声音蓦然在耳边响起,似曾相识,周平安按下惊惧,循着声音抬头看向轿顶。
二尺方圆的尖顶,竟然倒吊着个尺长的年轻人,仔细观察眉眼面容,与记忆中义父有三五分相似。
结合朝堂江湖传闻,周平安心中隐约有猜测,恭敬拱手道。
“可是爹爹当面?”
“正是咱家。”
周易说道:“二十余年不见,长成大人了。”
自正统六年宫变之后,周易修行忘情剑诀,刻意疏远澹忘周氏宗族,再未与义子周平安见过面。
“拜见爹爹。”
周平安确定了来人身份,起身在轿中叩拜,恭声道:“孩儿能有今日成就,全赖爹爹威名赫赫,无敌天下!”
周易问道:“近些年周家如何?”
“回禀爹爹,自您离开后,经常有江湖凶人登门,试图掳走祖父大伯,却又有另一伙不知名高手暗中保护……”
周平安简略讲述周家近些年经历,刚开始担惊受怕了些时日,直至他中了进士,后凭借督公遗泽在迅速升迁,方才震慑了寻常宵小。
如今官至兵部尚书,正值壮年,将来定然入阁拜相。
周家三代年轻人,自幼经历家族鼎盛衰落,又有高薪聘请的名师教导,已经不同于上两代废物,大多能有几分才干。
或在兵部当值,或在地方监军,俨然成了一方以周平安为核心的派系。
周易听着周平安讲述,于泰昌十四年执掌兵部,迈出了升迁的关键一步,敏锐察觉到此事有猫腻儿。
“北疆兵败可与你有关?”
“瞒不过爹爹。”
周平安心底骇然,不愧是东厂督公,正了正面色说道。
“孩儿得了爹爹遗泽,与宫中内侍交好,知晓陛下派内侍督军,催促前线仓促进攻,立刻将这消息传给了镇北王!”
周易疑惑道:“你与镇北王有血仇,怎么反而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