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说去,赵侍郎只是假设,我虽血脉微薄,但是家有家学,能让我不至于目不识丁,家虽贫瘠,却可以供养我心无旁骛的安心读书。
倘若不是这一点微末的贵族血脉,我不会有家学傍身,根本没有读书识字的机会,倘若家里没有那些良田,我也根本没有能力去游学天下,拜师荀子。
说到底,我之布衣,是对于世卿而言,而非对于黔首。
黔首生来不识丁,一无家学傍身,二无余财,大秦也没能力供养出来那么多人来读书写字……”
“哪有那么多书来给人读呢?”李斯摇了摇头。
大秦想要真正的治理地方,就必须给贵族留下一分余地,迁贵令打击的也只是大贵族,事实上,贵族就是要比黔首高贵,这是源于血脉,和家学的高贵。
在贵族还抱有家学,大秦又无力从零开始培养吏员的情况下,必须和贵族妥协。
“那如果有那么多书呢?”
赵泗直勾勾的看着李斯开口问道。
对于现在的大秦而言,提什么普及教育无异于痴人说梦。
可是有了印刷术和造纸术以后,大秦完全可以从投入成本,来培养身有军功的基层黔首。
目前大秦身有基层爵位的黔首有多少?赵泗估计最少得有几十万乃至于上百万。
有了造纸术和印刷术以后,这些,不就是大秦的储备公务员嘛?
“此话当真?”
李斯惊讶的看向赵泗。
倘若赵泗说的是真的,那么他方才灵光一闪的设想,可能就真的能够实现了。
那可是!掘弃商鞅的影响,变革出来一条新路,能够被称为子的诱惑啊!
从君主贵族黔首的三元制,变成君主黔首的二元制!
第一百四十五章赵高正逐渐被赵泗替代。
“我何故哄骗李相呢?”见李斯不信,赵泗笑着为李斯解释。
“郎中令差遣匠人一事李相应该知道。”
李斯是大秦左相,百官之首,这种政务活动肯定要上行汇报,李斯也肯定看过。
李斯思索了片刻,对这件事确实有印象。
“半年之内,第一批纸张就能造出,搭配上雕版印刷,家家户户,皆有一卷秦律并不是什么难事!不光秦律,还有其余书籍,启蒙书籍,识字书籍,只要李相认为天下人应该读的书,都可以普及开来。
不光如此,发行律令新政,陛下有什么话想对天下人说,李相有甚么话想要对天下人说,都可以印刷出来,分发天下各地,不需要人手抄录,只需要反复印刷……相比较于以前以人力抄录篆刻,速度提升了百倍不止!而且,制作雕版的人并不需要识字,他们只需要按照字迹雕刻出来即可。”赵泗开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