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又来到了生产路的修建现场,看着下面铺设水泥板,上面覆盖水泥,对于这样的修路方式,大家从来没有见过。
邓叔叔问道:“这样修路是否结实,长期碾压之下,能管多久”。
贾叔道:领导,我们早就考虑了这个问题,所以在修路之前,先找了地方按照这样的标准,修了几十米,我们拉砖的拖拉机、驴车、小货车来回碾压,既没有变形,也没有开裂,所以我们才敢将生产路全部用这种方式来修。这种方式修路最大的好处就是时间快,等到用个几年,实在是难以承受之后,我们就有了钱,可以按照两高路的标准来修。这个主意是正阳副厂长想出来的,我们把这个叫“先吃饱、再吃好”。
听完贾叔这么一说,前面的领导一下就哄笑了,大家点着头,相互交流,对于这种方式,很是认同。
临行之前,邓叔叔专门走到二哥跟前,微笑着拍了拍肩膀,没有说话。
对于这个动作,我太过熟悉,当年我在安平,邓叔叔陪着上级来搞自来水的试点,李叔在水壶里加了盐,邓叔叔以为是我干的,临行之际,也是微笑着拍了拍我的肩膀。
车队到了高粱红酒厂,这次,厂长孙向东“出差”去了,吴乡长觉得孙向东工作辛苦,今天就安排他跟车送货去了。
高春梅向大家做着汇报,本来此次邀请领导前来的主要目的,就是参观高粱红酒厂的自动化灌装设备,但是一拖再拖之下,高粱酒已经产了十万瓶。自动化设备的效率实在是太高了。
而吴香梅专门安平芳芳,用毛笔在红色的纸上写了大字,热烈祝贺高粱红酒产量突破十万瓶。
在之前友福来打了前站,专门提出了高粱红酒厂车间必须佩戴发帽,芳芳提前准备好,在车间门口就给大家发了帽子。
钟书记和邓叔叔一行戴了发帽,就去了自动化灌装的车间,看着一瓶瓶高粱酒通过传送带输送到操作台,就已经批量实现了高粱酒的灌装。
看着墙上贴的量产十万瓶的标语,大家也是颇为感叹。钟毅和邓牧为各拿起了桌子上的高粱酒,认真地看着成品,钟毅晃动了一下,看着高粱酒泛起了酒花,用力一拧,才将酒瓶盖打开。
高春梅道:“自从上了成套的自动化的设备,已经解决了高粱红酒漏液的问题。这个密封性非常好,基本上不会再出现运输的时候渗酒的情况”。
钟毅闻了闻高粱红,说道:“这酒的质量过关,生产的问题解决了,销售的问题必须重视。我给你们呢定的目标是一百万瓶,现在你们完成了十万瓶,才十分之一,还有小半年的时间,有没有信心完成啊?”
吴香梅看了看张叔,张叔给了吴香梅一个眼神,吴香梅自然明白,张叔是把汇报的机会让给了她。上前道:“钟书记,邓县,我们的设备是刚上不久,就已经差了十万瓶,按照这个速度,年底前产一百万瓶没有问题。为了拓宽销路,我们现在和地区供销社合作,现在咱们的酒已经进入全地区供销体系了。”
钟书记道:不错,能完成确定的目标很好啊。这样来看,老张,香梅,朝阳你们干得不错,坚定落实了县里“走前列、扛大旗、当先锋”的工作部署,这一点值得肯定。
张叔笑着说道:“钟书记、邓县,大家是知道的,这段时间我一直忙着修路,这成绩全部依赖于县委和县府的正确领导,是咱香梅和朝阳同志带头落实有力,我这次是成了敲边鼓的。”
钟毅看了看我们,心中也是感叹,张庆合不是一般的人才啊,在和吴香梅闹了矛盾之后,还能讲大局,从安平班子的团结上主动袒护同志、承担责任,而在前不久的老兵补贴工作中,稳定了安平的局面,保住了农村乡镇探索工业化的这杆试点大旗。有困难就上,有荣誉就让,可用之才,可造之才。可惜年龄偏大,不然有个位置适合他。
从参观点位结束,已经过了十二点,乡大院里简单准备了午饭,本来想着从外面端几个硬菜,张叔道,这个时候咱只能装穷,就在食堂吃,喊食堂老朱拿出看家本领。
回到乡大院,大家也不讲究,一人一大碗猪肉白菜炖粉条子。晓阳跟着颠簸了一路,有些累了,就直接去了我的寝室,说是要躺一会。安顿了大家午饭,我拿着搪瓷缸子打了饭菜就往寝室走。
推开门,就看到晓阳坐在床边,并不上床。
我看着晓阳,道:“你不是困了?”
晓阳起身,关了门道:“刚躺上去,就想着上午老革命讲的,躺上去觉得就是在耽误干工作”。
我给晓阳递了馒头,道:“那就先吃点,说不准一会儿就开会”。
晓阳微微一笑,道:“喂喂”。
我看着搪瓷缸子里的猪肉炖粉条,说道:“粉条不好夹,要不要拿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