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万四新的加入让杨潞飞看到了破局的希望,因为通过万四新的联络,他圈子里的几位师兄弟都同意回国效力,把芯片这个短板补起来。
这几年在国外,因为“HX一号”事件的发生,他们可没少被国外的同行嘲笑,因为学术造假那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
而香江那边,郑伟已经赶回去了,正在和特区政府接触,协商拿地的事情。
“老伙计,那我们就帮忙添一把柴吧!”
陈东华与萧叔远对了一眼,两人哈哈大笑起来。
杨潞飞知道,这件事妥了,有两位老爷子帮忙,事情会简单很多。
果不其然,郑伟在香江非常顺利,不仅拿到了地皮,特区政府还给予了很大的政策扶持,当然这是后话。
“说吧,小滑头,还有什么事是可以利用我们这把老骨头的,一并说了吧!”
“萧爷爷,外公,我打算在京城建一家博物馆!”
“博物馆?”
两位老爷子对视了一眼,心里也纳闷,刚刚同意给他解决高科技方面的问题,这小子又抛出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博物馆来,到底是什么脑回路?
“小飞,你这是拿我们当神仙看啊!”
在京城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光是拿下一块合适的地皮都是一个大问题,首都可不是乡下,博物馆你想建就建?
故宫、国博、首博、军博等国字号的博物馆,那个不是投入巨大,藏品众多……
当然,也有民间建设的,比如观复博物馆等,但无论是办馆规模,还是藏品数量,都与国字号的相距甚远。
但是,东澳集团也好,飞龙集团也罢,不过是刚刚成立处于起步阶段的企业,在研发上折腾那是正道,要是一转身又涉足博物馆,那就是有点不务正业了。
“萧爷爷,外公,您二位应该知道《永乐大典》正本的事情吧?!”
“《永乐大典》正本!明朝的那部类书,不是被嘉靖皇帝带进永陵了吗?”
和陈东华这个“红小鬼”不一样,萧叔远从军前可是北大的高材生,妥妥的知识分子,自然知道《永乐大典》正本的故事。
而且他还听说,当初郭沫若等人坚持发掘永陵,就是奔着《永乐大典》去的,可惜没有找到墓道入口,才退而求其次,最后选择了定陵。
这在华夏的考古史上,是一处永远的伤痛。
“嘿嘿,外公您不知道很正常,但是萧爷爷,您知不知道假如《永乐大典》正本不在永陵里面呢?”
看着吹胡瞪眼的外公,杨潞飞发现自己触到了老人家的痛点了。
不过,为了妥善处理《永乐大典》正本,杨潞飞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虽然自己得到的,不过是卷幅浩瀚的《永乐大典》正本的多少分之一,但杨潞飞相信以自己的能力,以后必定能够找到更多。
“你的意思是说,你手里现在有《永乐大典》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