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数字货币试点“多点开花”,全面应用指日可待。
2021年,数字货币测试范围有序扩大,已形成涵盖全国各地一线城市场景“10+1”试点格局;累计交易金额达到620亿元,已开立数字货币个人钱包1。4亿个,对公钱包1000万个;
已有超过155万户商家支持数字人币钱包支付,累计交易1。5亿余笔,涉及公用事业、餐饮服务、交通、零售及政府服务等多个领域。
数字人币作为升级版的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兼具便捷性、安全性、普惠性、隐私性、合规性等多重特性,但是要在国内移动支付高度普及条件下推广使用,仍须在场景应用领域寻求更多突破口。
3。绿色金融工具加快创新,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2021年,央行先后制定《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工作方案》,对绿色金融基础制度体系进行补充完善。
同时,央行还创设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设立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联合发布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等,进一步丰富绿色金融工具供给。
在各级政策大力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加快、绿色金融制度健全等利好条件推动下,金融机构业务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以绿色金融多元化发展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4。企业境外上市新规出台,提振稳定市场信心
2021年12月,监管层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关于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的管理规定》及其配套规则《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备案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明确对境内企业境外上市活动实施备案管理,将法律法规禁止上市融资、威胁或危害国家安全、存在重大权属纠纷、存在违法犯罪行为等列为不可境外上市情形,满足合规要求的协议控制架构企业备案后可赴境外上市。
新规明确境外上市活动不可为领域,有利于提升本国企业境外上市合规水平,以稳定可预期制度环境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充分展现了我国坚持规范和发展并重推进资本市场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
5。北都所、广期所正式挂牌,拓展资本市场版图
2021年4月,广期货所正式揭牌成立,成为继上期所、郑商所、大商所和中金所后国内第五家期货交易所和首家混合所有制交易所,拟开发交易品种涉及碳排放权、商品指数的创新门类。
11月,北都证券交易所正式开市,成为上有所、深某所后国内第三家全国性证券交易所,首批81只股票中,10只为新股,71只原新三板精选层平移股票。
新设广期所、北都所是本年度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头戏。
从区域布局看,两大交易所打破了之前北方无证交所、珠三角无期交所的格局,将在强化对北方企业直接融资支持、提升珠三角金融枢纽地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从功能定位看,两大交易所突出在上市企业类型、交易品种规则等方面与同类交易所错位发展,北都所主要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探索与上所、深所设立转板机制,广期所聚焦于绿色低碳、金融、科技等新兴产业衍生品,将进一步拓展资本市场服务深度与广度。
6。国民养老保险公司筹备设立,构建养老“第三支柱”
2021年8月,中保险行业协会公告拟设立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9月银保监会批复同意筹建,注册资本111。5亿元人币,发起人共有17家公司,主要为工银理财、农银理财、中银理财、建信理财、交银理财等10家银行理财子公司、泰康人寿和国信资本、北都市基础设施基金6家不同背景国资投资公司。
7。首批金控公司申请获得受理,加快规范金融混业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