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他为刑部从官,在研究旧案之时也看了苏远致这个案子,那时候他便有个疑问。当年央国多个地区雨势不断,汴水上下府衙为防洪水肆意,提前巩建堤坝,河沙用量之大,导致其市价飞涨。
若是苏远致以河沙换粮,这笔买卖的利润并不值得他冒那么大的风险。更何况这么大量的河沙在沿河府衙急用的情况下,一个仓部的粮官哪能调动?
待阿笙看完这份文册,裴钰又递上了另外一份整理出来的出京文牒记录。
“这一份是云象关文档阁内的旧档记录,汪泽海于苏府案子次年归老还乡,往西走云象关出京南,根据云象关的出入记载,当日从此离开的一共三千五百人,除了汪泽海外,还有一队人马值得留意。”
阿笙看向那笔墨勾画之处,上面写着“皇庭卫十六人”。
与从属军部的京机营不同,皇庭卫只为天家办事,而且办的多半是见不得光的暗事。
阿笙又看了看那两张画着截然不同的两个人的画像,真正的汪泽海大概已经于归乡那一年便被皇庭卫抹杀了。
阿笙从那日裴老夫人与密友的对话中得知,当年母亲那一跳引发了不少争议,次年的汪泽海离职又让阴谋论再起,所以为保天家声誉,汪泽海不能“死”,却也不能“活”着。
裴钰指了指文册另一边,道:“这一份是云象关延用至今的记录。”
而在这份记录中,“皇庭卫十六人”这几个字便全然不见了。
谁有权调得动皇庭卫,能让前刑部主司硬判错案,又能删减云象关的记录,还能让汴河上下府衙拱手让出大量河沙并在苏家案发时一声不吭……
答案呼之欲出。
先帝。
念及此,阿笙的心里沉如巨石压身。
“但是为什么,父亲只是一个粮官,如何值得先帝费这番功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裴钰看着阿笙微蹙的眉头,眉间也几不可闻地蹙了蹙,他缓声道:“因为太子需要功绩。”
见阿笙不懂,裴钰缓声道:“太子即位之时,是由内阁张御之拿出的一份遗诏定下江山。这份遗诏在张御之手里二十年未曾变动。”
而太子与景王也斗了二十年,若先帝根本没有改立储君的打算,那景王又图什么?
阿笙脑中一个念头闪过,她杏眼微蹬,不可置信地看着裴钰,道:“难道先帝是拿景王磨太子?”
裴钰对此话不置可否。
“先帝到底是怎么想的,只有他自己知道,但按照当前的物证我们也只能做这个猜测。他对景王的疼爱让景王以为自己还有机会问鼎皇位,这也给太子造就了一块极好的磨刀石,来磨练太子。”
“但二人直至先帝暮年也未能分个高下,先帝为了替太子服众,压景王一头,所以需要民心,而最让百姓痛快的无非是斩杀贪官污吏。”
见阿笙神色黯然,裴钰道:“当然这只是我的推测。”
“但却是唯一的解释……”阿笙补充道。
阿笙静了半响,却忽而笑出了声,语意凄凉,“这便是外祖父不肯相救的原因,因为是皇帝要父亲死啊。”
阿笙不禁想起当年那些被饿死的流民,“那些,不都是他的子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