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们在接受某一个新事物的时候,都得需要有一段时间过程,才会被人民普遍接受。这个时间段的过程,有信息差造成的,有生活习惯造成的,还有就是生产工具造成的。”
“头两个因素,只能依靠加大宣传推广的力度,来逐渐改变。”
“最后一个因素,就是通过改良工具,让人民使用后,觉得更为便捷耐用,当然了,还有价格适中。”
“宣传推广的几个方法,我已写在了报告里,想必二位领导也看过了,我就不多叙了。”
“改良工具这方面,我将现在的铸铁煤炉子,改成价格相对便宜、铁皮包裹的新煤炉,只要搪炉子搪得好,一样坚实耐用。并且,用耐火泥搪一次炉子就能用许久,不必像铸铁炉子隔年搪一次。”
“想必,各种方法,双管齐下,应该能让神州大地上的人民,更容易接受使用,更为经济的蜂窝煤!”
“到时候,人人都能为国家作出一份贡献吧!”
说到最后,康思杰情不自禁地感慨了一句。
家国情怀,不以年代而作变节。
最后一句,竟像是四十岁年龄的惆怅语气,让室内的杨厂长和王永顺面面相觑。
他们哪知,身处后世信息爆炸的年代,层出不穷的奇闻怪事见多了,人人都比较成熟。
而且,个个名之为键盘之侠,爱动口,发牢骚。
“小康啊,年轻人如同八九点钟的太阳一样,意气风发、充满热情,才是应有的风貌!可不许像我们这些老头一般,年纪轻轻的,就表现出这种垂垂暮气的姿态来!”和颜悦色的杨厂长,调控起了现场氛围。
这颗苗子,像是不错,可别成“伤仲永”了。
感觉已看不透自己徒弟的王永顺,也劝了一句:“老杨说得在理,年轻人要有年轻人的模样。你这次的想法,很好,上面的领导,应该也会同意下来。是不是昨晚没休息好?那到我办公室坐会去。”
“对,小康,听你师父的,到他办公室休息一会去。”杨厂长说道。
“好的。”自知言语失常的康思杰,也就顺势离开了办公室,却没有到王永顺的办公室去休息,而是直接回到了车间。
康思杰走后,屋里的二人又沟通了一下细节。
随后,杨厂长在办公桌上,拨通了一个红色电话:“喂,喂,是李秘书吗?”
计划是经济,但没说不增加经济。
。。。。。。
车间
“康技术,厂长叫你过去,是给你升官儿涨工资吗?”有好事者问起。
“呵呵,真要升官儿涨工资了,我请你们吃糖。”康思杰淡淡一笑,接着说道:“上回我说想要整理一份报告,不是向你们请教了家里使用煤炉子和煤球的事儿吗?这报告,我师父拿给厂长看了之后,就叫我过去问了几句话。”
当时向工友们,咨询了各家各户使用煤炉子和煤球的相关数据。
说出来,是觉得这事儿,没有什么可隐瞒的。
而且,事情真成了,后续的一大堆事,还要全厂人共同努力呢。
“康技术有文化有知识,就是比我们强!随便做了一份报告,厂长看了都说好。”围观群众,无不羡慕。
长得年轻,又有本事,关键是还好看。
令人恨不相逢未嫁时。
“这都是大伙给的资料,大伙也出了力气的,我不过是把它汇总起来罢了!不算什么。”康思杰谦虚地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