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很简单,甚至不是故事。我说了,更多的像是一部纪录片。”
“可你的画面剪辑却并不像纪录片那样不动声色。”
“我也知道我必须冷静,但却控制不住。”黄昏说:“你现在该怎么怎么做曲子了,做什么曲子了?”
“我明白。”楚玉婷不理黄昏,从包中掏出谱子。奋笔疾书。
“我继续。”
黄昏坐下去,吩咐:“关灯,继续放映。”
一大早。城市里闹得让人睡不着觉。
黄昏只得起床,开始新一天地工作。还有一天,高炉就要点火烧水泥了。当时的中国,这种被称之为洋灰的建筑材料还是很希罕的。诺大一个中国年总产量也不过两百多万吨,而黄昏这座即将投产的江南水泥厂年产量就可以达到四十万吨,占总产量的百分之二十,想起来就让他无比自豪。
值得一说的是。水泥这种东西也是重要的军事资源。无论是做工事还是建设必要的军事设施都少不了以氧化钙为主要成分的物质。也因此,工厂在还未开工前就接到大笔订单。
可是,战争一开始,一切都化为泡影。
这让黄昏有点心灰。
幸好,美国领事馆要新建一栋三层小楼,需要一些水泥。虽然用量不大,但也不无小补充。
起床之后,黄昏就叫司机开着他那辆簇新的雪铁龙往使馆区驶去。
街上很堵,到处都是逃难的人。好不容易开了三公里,车被一群日本兵堵住。
街道上拦着铁丝网,两个端着三八大盖的日本兵冲上来,招手让司机将车停下:“支那人,下车,接受检查。”
司机马上白了脸,转头对黄昏说:“先生,这可怎么办?”
“我是美国公民黄昏。”黄昏傲态毕露,掏出护照,然后又用手拍了拍车头上的美国国旗。
二战初期,美国和日本还没有进入交战状态。
到后来,虽然美国加入到同盟国阵营,和日本进入敌对状态,但双方还是有着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关系。直到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国都在不断地向敌人提供石油、橡胶、钢铁等战争物质。
可以说,美国在二战初期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扮演不光彩的,黑心奸商的角色。
可以这么说,刺进中国平民胸膛的刺刀都来自于美国洛基山的铁矿,日本的飞机里燃烧的是德克撒司的石油。
也因为这种关系,两个日本兵并没有为难黄昏。
黄昏的穿作非常体面,气势凌人,鬼子并也不敢造次。
这个时候,一个军官模样的鬼子过来,看了看黄昏的护照,用英语说:“你是美国人?印第安、日本,还是南亚人?”
“不,我是中国裔美国公民。”黄昏回答。
“支那人。”军官脸上露出厌恶的表情“你不能过去,前面在戒严。”
这个时候,一大群难民终于冲破封锁,从对面盲目地冲来。
“站住。”日本军官离开黄昏身边,对着那群难民用标准地汉语大吼:“所有人听着,排成队列,不许乱动。”
“故事终于开始了。”楚玉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