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中文网

倚天中文网>大宋风流才子百度百科 > 第421章 应奉圣意(第1页)

第421章 应奉圣意(第1页)

胡衍在明州与赵驷谈的条件是,沿海水师可以按赵驷的规划扩增战舰。虽然朝廷以及荆湖江浙都巡检司都负担不起这项新增的开支,但是胡衍可以让他所管辖的市舶司出面进行担保,再由谈建负责的四海银行来提供贷款。

而这笔贷款的偿还条件,则需要赵驷尽快启动在南洋的新战事。

当年胡衍就听秦刚讲过,占城国、狮子国、吴哥国、还有更西边的驻辇国,这些都是在南洋、乃至西洋那里等待着他们在准备完毕后,可以去征服的国家。

至于什么时候算是准备完毕,当时都是要听大哥秦刚来决定的。

到了现在,既然大哥不在了,一切的决定权就理由应放在了胡衍的手上。他觉得:有了新皇帝对于财富的巨大需求、更有了皇帝对于他来安排水师扩军备战的便宜行事授权,这个条件就应该算是成熟了吧!

所以,胡衍接下来提供的条件:赵驷一旦扩兵并训练结束之后,无需经过枢密院的同意,一切依照昔日秦刚所持有的巡视领海理由,领兵南下。而之后所有的战争军费开支,同样一律是通过海商赞助、银行贷款的方式解决。最后,等到战争顺利结束,所获的六成用来偿还这些开支以及之前的借款与利息,剩余的四成,便可上交给朝廷的赵佶就行。

一开始,赵佶听了胡衍的建议后,对于沿海水师要拿去战争所获的六成这一点很是心痛。但胡衍很快说服了他:分成比例的确是大了点,可是,想一想西北地区,为了防范西夏,哪一年不会投了上千万贯,可就算是那样,朝廷又何曾从那里赚取回一分钱的赢利利润呢?

再想一想,这次扩军的成本、巨额的出征军费,还有各种各样的风险,都没有要求朝廷来背负。而且最终的收获,不论其多少,对于朝廷而言,都是意外之财,更可以让赵佶可以按此理由,全部纳入到自己的左藏库中。所以,根本就不要把眼光盯着会被分走的六成,而是要真正地看到自己可以白白拿到手的四成嘛!

于是,赵佶终于很高兴地答应了这个条件。

胡衍更不会白做此事,他非常明确地要求在水师扣下来的六成中,给自己预留这部分里面的一成,理由是他需要用这笔钱去摆平在朝堂中有可能的各种非议。

根据商议的计划,今年下半年就可以先行南下试探一下,条件允许的话,就可以先去占城国那里来一场行动。

明州这里的事情安排好了,胡衍再去了苏州,那里是朱冲与朱勔父子俩的大本营。

朱勔在童贯回京之后,总是感觉在那个江南市易局里做得并不是太舒心。主要是因为,市易局凭借的是新党的市易法,而正因为有着这么一条正式的法令,总是有着一定的条条框框约束,而在这法度里行事,就算是可以加入一些主官的调节理解,可毕竟还是要受到各方面的的牵制,尤其是对于朱家父子的贪婪之心,难以满足。

胡衍到了之后,便将自己的便宜大侄子叫来,先是分析了一番京中的形势,又指点了朱勔如何去迎合应对新天子的种种需求。

于是朱勔便开口道:“衍叔,我是这么着理解的。这江南市易局,担的是市易之法,无论如何,总是要背负着促进市易法的包袱与重担,折腾来去,受限太多。小侄以为,如今的生意,再怎么做,也比不过与皇家来做。而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们这些臣子的各种努力,归根结底,还是要为皇帝做事、为官家分忧!所以,小侄有一个想法,咱们要做的衙门,应该将方向与准则尽快地调整过来,就是全心全意地为官家服务,为皇帝尽忠,所以咱们的这个衙门,还得改一个名字,才能彰显与众不同的地位嘛!”

“嗯,有理!你觉得该叫个什么名字好呢?”

“咱们就是给朝廷就应对需求,给官家奉献好物,莫不如就叫应奉局如何?”朱勔建议道。

“好名字!”胡衍赞道,“我本来就有此意,而且又有贤侄你的才能与共识,这个应奉局我也就非常放心地设在苏州这里。有你们的辛苦操劳,又对这里的各方面情况熟悉,正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好事。”

朱勔先是一喜,又是一忧,问道:“只是这应奉局放在苏州,可是要受苏州及两浙路的官衙约束?”

“无妨,苏州应奉局直接听从我在京城的讲议司,与任何地方衙门没有关系,你们都直接听命于我,这点,朝廷政事堂会有说明,官家那边也会有圣谕。”

朱勔听了大喜,连声称这苏州应奉局一旦直通朝廷中枢,听命于讲议司的话,未来行事必然是如鱼得水。

“衍叔您放心!杭州龙山别院那里,还有司琴小婶,我都会立即安排到苏州这里。苏州太湖之边,一定会给衍叔你安排一处更加舒适的别院。”

胡衍点头,他很满意朱勔的贴心与用心。此时又丢给了朱勔几份官告文书道:“这些都是我向陛下为你父子俩请来的军功官告,给你的,是正六品的四方馆使之职,给你父亲的,是从七品的西上合门副使。这些可都是陛下特别开恩所授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朱勔一看,更是感动地是五体投体,立即先是面向北方遥拜,以示要谢过圣恩,再转头过来再给胡衍磕头拜谢。

胡衍给朱勔父子搞来的这些官告,虽然听起来已经到了正六品、从七品,但都是武职,这些官品的升迁,都只需要一些军功就可以。胡衍先是帮他们伪造了一些从军的经历,再随便把别人剿匪灭贼的一些军功都改到他们的名下,然后再去请功升职,这些动作,在流程上看起来毫无破绽,而且也是符合着朝廷的法度。

同时,就像赵佶直接把自己的王府玩伴高俅提拔到了禁军的最高位置殿帅之职一样,将朱勔父子提拔了之后,给他们的实际差遣,只是一个之前从未听说过的苏州应奉局里的官员位置,也不会引起宰执们的过多注意。

胡衍与赵佶算是将大宋朝堂中的官制漏洞研究到家了。

“奇珍异宝、奇花异石,尽可搜之,宁滥勿缺。”这是胡衍临行前留给朱勔的十六个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