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任上,他大力修复水利工程,使唐州经济快速发展,随着农业的复兴,唐州饲养业、商业也逐渐兴旺,“船漕车挽负担出于四境,一日之间不可为数”。
在赵尚宽出任唐州的第三年,苏轼服丧期满,由四川返回京师开封,途经唐州,震惊于此地神奇的变化,不禁诗情大发,写下《新渠诗并序》,自愿为赵尚宽“招怀远人”做广告:
“新渠之水,其来舒舒。溢流于野,至于通衢。渠成如神,民始不知。问谁为之?邦君赵侯……”
大约与苏轼写这首诗同时,王安石也写下《新田诗》赞誉赵尚宽。有趣的是,宋代两大文豪都选择了四言诗,大约赵尚宽所为,令他们更多地联想到了古代贤者,因此创作了类似《诗经·国风》的诗篇。王安石写道:“离离新田,其下流水。孰知其初,灌莽千里。其南背江,其北逾淮。父抱子扶,十百其来。其来仆仆,镘我新屋。赵侯劬之,作者不饥。岁仍大熟,饱及鸡鹜。僦船与车,四鄙出谷。今游者处,昔止者流。维昔牧我,不如今侯。侯来适野,不有观者。税于水滨,问我鳏寡。侯其归矣,三岁于兹。谁能止侯,我往求之。”
诗的结尾处,王安石表达了唐州百姓的忧虑。宋代地方官任职三年,赵尚宽任期将满,谁能将他留下来呢?
时任地方官,一任三年,到期就要调任,而唐州刚刚才发展起来,基础浅薄,赵尚宽怎么能轻易离任呢?
这时朝中一位大牛出手了,三司使包拯核实他的所作所为,上书朝廷,请求延长赵尚宽的任期,包拯在奏折力保赵尚宽。
宋仁宗接到包拯的奏折,对赵尚宽十分欣赏,下诏褒扬,并同意包拯的请求,令赵尚宽继续担任唐州知州。
宋金战争爆发,在南宋与金国对峙的150年中,唐州首当其冲,战争频发,时而归金,时而归宋,局势动荡不安,唐州民不聊生。
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南宋与金签订《绍兴和议》,两国以淮水-大散关一线为界。南宋割让从前被岳飞收复的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等大部分给金国,每年向金进贡25两,绢25万匹。
岳武穆也曾在唐州驻马!
瞧瞧,中国的历史沉淀丰厚,看似一座名不经传的地方,都有着传奇的的历史。(现在是公众版,就介绍多一点,入V后就不会长篇大论了)
此后90多年间,唐州基本属于金国管辖之下,期间虽有短暂收复,但是没能彻底收复。
时代的时针转到公元1233年,随着孟珙进兵,唐州才见到回归大宋的曙光。
赵柏宇先到,各路哨马陆续报来,说那个孟家七太保为先锋,会同了大队人马就紧紧地跟随在他们后面,另有一支金军部队正自北方来,向着唐州进发。
“噢,要是让金狗进城,那就不好打了!还有,我们要是不打,会被孟家七太保抢了功劳!”赵柏宇一听就急了,他立功心切,马上命令部队推进,向那支金军部队发起进攻。
结果,赵柏宇大败,连根毛都没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