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暹罗第一个表态后,在东南亚的小国真腊、木邦、车里、八百、澜沧、兰纳,纷纷遣使来到巨莱河畔的明军大营,指着巨莱河与雨滴山给大明盟誓。
我等指巨莱河与雨滴山而逝,海枯石烂,誓不叛明。”
王宇倒是没想到来了这么多东南亚小国,所以准备带他们做一下“团建”,反正不能让让本世纪即将崛起的东吁王朝有喘息的机会。
五月
王宇令这些东南亚七国各自出兵,多的三万,少的两三百,七国合计十万人,与十五万明军一道组成了讨伐东吁的八国征讨军。
八国征讨军越过东吁王城,一路沿着马圭南下,东吁南方势力不敢分散兵力,全部往仰光集结。
王宇也不是真要打,就是带着七国征讨军来东吁“团建”一下,等以后明军撤走了,东吁绝对不能和这些邻居好好和相处了。
没办法,没有道路,海运风险大,大明的影响力投放不到东南亚的西部地区,王宇只能用我大樱的欧陆平衡法了,以夷制夷。
之后,即使是只派了几百人参战的东南亚小国,王宇也送了他们几十车财货,要让他们知道跟着大明混,有饼吃。
向东吁这种反骨仔,就只配吃大明给的大嘴巴子,自己都还没完全统一南方呢!
居然就敢觊觎起大明的麓川宣慰司了,真当大明隔了千山万水,就不会过来抽你大嘴巴子了吗?
明军突然从海上来,倒是让这些距离大明的偏远东南亚小国,感受到了什么叫大明爸爸的威严。
走之前,王宇还去看了暹罗人在巨莱河畔,雨滴山前立起的铜柱篆纹。
“成化十六年,四月十四,大明大将军王宇破麓川思发机叛军于此,威传东南四方,为万民所颂,亦为暹罗国所敬仰。
暹罗国主特立此铜柱,以贺其功,记其伟业。”
不过虽然扬名归扬名,但都是虚的,王宇还是和暹罗王子好好谈了谈。
以后暹罗国主要登基必须由大明圣旨确认,就和高句丽一样,不然提莫的就是伪王,大明有权号召东南亚各个外藩征讨。
当然了,为了让这个这个暹罗王子答应,王宇也答应他,大明将支持他做下一任暹罗国王。
明军在安南的安南镇打不到东吁,要用以夷制夷的方法,但提莫的安南可是和暹罗接壤的。
在从暹罗拿到了大明宗主国的法定皇位继承的承诺后,王宇返回孟加拉湾大营,开始准备回大明去弹压逐渐乱起来的朝堂局势了。
明军这场东南亚西部大战,王宇自从成化十五年三月开始准备,至此成化十六年六月结束,前前后后花了十五个月。
大明一共起兵五十万,贵阳镇、岭南镇、安南镇,两路并进,耗空湖广、安南两个南方大粮仓。
另外,王宇额外还花了两百万两租用海船大规模运兵。
这种绕过大半个东南半岛,去登陆孟加拉湾的行为,可以说是中原对外战争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登陆突袭作战。
不过,这都是站在后世的角度看,现在大明文官的想法就是,大明前前后后花了一千万两,两个战略级别的粮仓消耗完,去收复一个不比夜郎大点的麓川,还入不敷出,值得吗?
一千万两白银,可是大明仁宣之治五年的税收的存余。
湖广和安南两个战略粮仓,更是能供给两百万大军驻守地方一年的粮草,或者直接提供给大明五百万灾民撑到明年复耕。
大明除开岭南和北直隶没有推行三舍法新儒学的地方,在其他掌握话语权的乡绅们的宣传下,王宇的名声在民间可是臭了。
文官说王宇举兵五十万,耗光了自从成化元年十五年以来,国库近半的银子,大约一千两万左右,转饷半天下,打空的国库,得罪四邻,军民苦其久矣。
在岭南北直隶以外的这些文人嘴里,王宇取得的战果,和汉武帝时期贰师将军李广利西征大宛差不多。
他们在大明还给他起了个贰师将军的外号,和东南亚的铜柱篆纹的天朝大将军,内外一褒一贬,简直是两个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