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张九龄的胞弟,山南东道采访处置使张九皋。
大唐十道改为十五道,不过两年。张九皋这个山南东道采访处置使在任做的还不错,张九龄便有由头推举他出任岭南节度使。
岭南至今未设节度使,陈、宁、冯、冼四氏做大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借着这个问题,才好让陛下在此设立节度使。
安禄山能凭着胡旋舞设节度,岭南怎么就不能凭着四氏族设呢!
这件事比张九龄想的还要顺利。
陈家和冼家先前因为两顶绿帽,彻底开罪了冯氏苏氏背后的高力士与杨思勖。宫中没了宦官阻拦,张九龄想做些什么便是事半功倍。
陛下允了岭南节度使之事后,又大手一挥:“那个王维朕记得,留着做个右拾遗也就罢了。”
张九龄便听明白了。
这是没瞧上孟浩然,觉得以他的名气不够装点盛世的门面。
太过熟悉帝王心思的张相公垂下眼眸,默默攥紧了袖角,而后俯身一拜,拱手唱道:“老臣替此二人敬谢圣人隆恩。”
元宵之前,长安城内外积雪消融。
七娘轻装简行,早早候在城外。
灞桥前正上演一出君臣相送。她不便露面,索性在不远处停了马车,和阿寻坐在车边吃吃喝喝,等着贺知章。
桥头之下,灞河水醒,冰冻逐渐化为了潺潺流水。
李隆基眼见春景将至,兴致又起,为贺知章亲书赠别诗一首,又折枯柳一支相赠,也体验了一把文人士子的情怀。
皇太子李亨携百官倾身于后,一派其乐融融之象。
贺知章揣摩着气氛烘托地差不多了,袖着手客套两句,跟李隆基提起了郭子仪。小老头儿思虑周全,还特意放大声音,生怕身后百官听不到他的唯一请求。
这话一出,跟在帝王身侧的李林甫和张九龄二位相公同时望过来。只不过,前者是警惕,后者则是意外。
张九龄还没想好怎么引荐这个武官呢,就被贺知章抢了先。
上首的帝王显然早已不记得此人,疑问:“郭子仪?”
贺知章躬身:“正是开元十四年武贡举状元郭子仪,此人出身太原郭氏,有勇有谋,可堪一用啊陛下。”
李隆基瞄一眼身边的两位宰相,将他们的神色尽收眼底,笑得意味深长:“看来我大唐果真是人才济济啊。”
前有李林甫举荐牛仙客、安禄山等蕃将,后有张九龄推举张九皋、王维等文人,如今就连辞官不干的贺知章都插一脚。
当真有趣。
李隆基望着灞河思忖片刻,计较得失之后,给了答复:“岭南俚僚不好对付,郭子仪既然有些本事,就跟随岭南节度使一道南下吧。那广州府长史……”
帝王说到此处停顿,看向张九龄。
“陛下,广州长史尚且在任,未有错漏,倒是桂州长史空缺出来了。”张九龄连忙补道。
“那就命郭子仪前往桂州。正好,南诏近来生乱诸多,他若真有本事,在桂州也能照应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