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寨,第八营地。
夜幕之下,众人劳累一天,每个人都肆意的倚靠在建筑上,或是木栏上,虽辛苦但他们的眸子里都是喜色,与刘然不同,一亩地能有八九十斤,对他们而言这是异常欣喜之事。
与汉唐时不同,陕北庆州路的土地早不复那时的肥沃,数百年的过度耗费,令土地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兼之经久不休的战乱兵灾,田地能亩产六十斤,都是极好的收成了。
最怕的就是灾荒年,那才是民不聊生。
除却陕南之地,陕北其余土地早就难以有好收成,平日仰仗的都是由转运司运输而来的粮食,因此陕北大多的生路便是从军,哪怕是弓箭手,或是卑贱的厢兵,也是极好的,因此在日后金人侵占陕西诸路时,也被弄得极为头疼,此地民风悍勇,叛乱时常发生,土地更是无法自给,想要在此驻扎,便要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最终被搞得焦头烂额的金人,干脆把这块土地再度还给了宋人。
而宋人也对这块难以耕种的荒凉之地,也是皱眉不已,收之需耗费国力,不收又不可,最终只是派人名义上的收复,实际上就是放任不管,唯有陕南的关中之地,让他们能够欢喜。
此后,此地更是成为三不管地带,无论是金人,还是西夏党项人,乃至宋人,都不想插手的地方,概因此地太过于荒凉。
故如今,能够亩产七八十斤,足以让这些弓箭手感到欣喜,最为高兴的还是知晓自家队伍有精锐之实,无需额外被剥削,这不由让他们更是自豪,需知辛兴宗所要每人二百斤粮食的上供,不代表只需出二百斤,队中军吏的差缺何人来补,就是从底层的弓箭手那处找。
因此,每每想到这里,他们便对远处走来的刘然,报以热烈的欢呼和敬重。
刘然扛着收成的粮食,刚来到自家营地,此处的弓箭手便快速上前接过他肩膀上的重物,并且献上了热汤,名为热汤实际上便是温开水,宋人早就对这方面的卫生多有注意,初来咋到,军医便在军队之中宣传,不可生饮冷水,否则便会水土不服,腹泻,在这个时代的医疗,极有可能丧命。
接过热汤,刘然恰好喉中干渴,忍不住一饮而尽。
刘然望着众人欣喜的神色笑问;“你们这是可忙碌好欸?”
“未曾未曾,”几人连连摇头。
听到此话,刘然也未曾继续追问,这些弓箭手其中不少人曾是泼皮无赖,略有偷懒也是正常,只要不是大事情无需太苛刻。
无架子的刘军使与几人闲聊一番,让几人觉得极为舒坦,只觉得疲惫舒展了不少,一边走一边闲聊,大多都是围绕农事,或是军中趣闻,正所谓军中无秘闻,尤其是在这些兵痞的碎嘴之下,但凡有点事都能被念叨数十回,如先前演武战败的队伍,让郑指挥使如何不满意,受到了何些处罚,说到这里,这些弓箭手都是一脸眉飞色舞,不患寡而患不均是至理名言,但看人倒霉更是开心事。
而忙于地中的刘然,听到他们述说,也忍不住想到了张介,宋炎以及李孝忠,也唯有他们才是为自己在演武之中获得魁首,发自内心的欣喜。
粮食摆放在简陋的棚房,几人也一一拜别。
忙碌了一天的刘然,望着简陋的屋内摆放的粮食露出笑容,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谁都离不开粮食,尤其是接下来入冬了,对粮食的需求会更多,除却交付之前赊欠的粮食还有利息,一人省吃俭用,足够撑到明年的收成了。
闲下来的刘然,开始了煮饭,一个简易的陶罐搭建在石头上,下面摆放着木柴,粗粝未曾完全脱谷的粟米简单清洗,不敢过度的洗涤,生怕把粟米的营养给洗走一部分,而后倒入陶罐中,加上一些野菜,火柴徐徐燃烧,此刻诸多的炊烟升起在整个营地,一副人间烟火气。
粟米饭好了,刘然直接拿着陶罐,就要食用时,屋外传来了敲门声。
放下筷子,刘然走了过去,开门这才发现是一名青年,这名青年叫潘凳,比刘然矮一些,仅只有十七岁,他肩上扛着一袋东西,看着开门的刘然,露出憨厚的笑容“刘军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