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则,朕如何赚取外汇?
刘三吾未能洞察其中玄机,并非因其愚蠢,只因他是站在臣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朱元璋更多时候需要站在大明王朝统治者的角度去权衡大局。
屋内。
朱怀并未表现出丝毫得意,仍保持着谦逊的态度:“若在下推测无误,皇上的意思应是,诸如茶叶、丝绸、瓷器等物产,是可以出口换取收益的。”
刘三吾双眼一亮,点头致意:“受教了。”
朱怀继续分析:“综观我朝建国以来,对于海洋贸易虽以禁锢为主,但实际上政策是逐渐放宽的,为何会如此呢?”
刘三吾直抒胸臆:“我朝资金匮乏,民间困苦!”
短短八字,精准概括了洪武年间大明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的确,缺钱!
当前大明初建,百业待兴,各项事务亟需大量资金,仅靠田赋收入难以支撑起庞大的帝国运作。
朱怀举例说明:“学生才疏学浅,尝试为先生提供一个实例。”
刘三吾恭敬回应:“愿闻其详。”
朱怀引出话题:“先生是否听说过‘再分配’的概念?”
刘三吾对这一陌生名词感到困惑,摇头表示未曾听闻。
作为一位大儒,刘三吾并不会因对方年轻而轻视他的观点,在学问面前,他始终保持敬畏之心,真正践行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品格。
朱怀解释道:“推翻一个政权之后,天下的土地、财富、房产、庙宇等资源,都会进行重新分配。”
刘三吾茅塞顿开。
朱怀接着指出:“但随着国家安定,供应朝廷财税的土地,是否真正做到每一块土地都在履行纳税义务呢?”
“我朝之所以缺钱,并非由于农耕技术落后,而是因为大量农田经过再分配或兼并后,落入士绅豪强手中。”
“他们绞尽脑汁逃避朝廷征收的赋税。”
“国家太平尚且还好,一旦遭遇战争、灾害、疫情等危机,每次灾难过后伴随而来的都是新一轮的土地再分配,长此以往,国家财政岂能不陷入低迷?”
朱怀轻啜一口茶,又为刘三吾斟满一杯。
这一切,刘三吾看在眼里,但他此刻已无暇赞赏朱怀的温文尔雅。
他正在细细咀嚼朱怀的话语中蕴含的深意。
这些言论虽然直白,却句句戳中了帝国华袍下掩盖的种种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