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看着他那副样子,不禁觉得好笑:“真是年纪再大也像个孩子。”
老一辈的人都是这样,在他们眼中,自家的孩子无论多大,是否成家立业,在他们心里永远是个孩子。
“来看看这篇奏疏。”
朱元璋先挑出一封较为简单的递给朱怀看。
这是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吴斌呈递上来的,奏疏写道:臣都察院吴斌启奏,恳请皇上体恤群臣,调整朝会时间。
见朱怀大致读完,朱元璋便问:“该如何处置?”
朱怀瞠目结舌,满脸困惑之色。
此前朱元璋曾向他展示过关中地区的饥荒情况及新安江的疏浚工程,对于这类事务,他尚能侃侃而谈。
然而此刻所面对之事,他实属摸不着头脑。
他原先以为,皇帝处置的都是关乎国家命运的大事,未曾料想如此琐碎小事,竟也需皇帝亲自过问。
“这……”朱怀抓了抓头皮,“这样的小事,何必劳烦皇上过目呢?”
朱元璋摇摇头,反问道:“你是不是觉得这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朱怀确认道:“正是。”
朱元璋含笑解释:“你之所以认为这是小事,是因为你不熟悉大明朝廷的朝会制度。”
“每逢大型朝会,百官须于寅时上朝,夏季秋季倒还好,冬日里如何受得了?”
寅时,即现代所说的凌晨四点左右。
“都察院呈上的奏疏,看似细小无足轻重,却承载着满朝文武的心声,既不可忽视,也不能置之不理。”
至此,朱怀才恍然醒悟。
理解了朱元璋的话语后,朱怀的眼神也变得庄重且敬仰。
尽管他是穿越者,拥有系统赋予的帝王智慧和历史知识,但在治理国家、处理政务的具体细节上,他显然还不够成熟,至少目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此,他并不避讳,坦然承认自己的不足,不行就是不行。
他思索片刻,提议道:“既然寅时上朝过于辛苦,是否可以根据季节调整朝会时间呢?”
朱元璋再次摇头:“此事不可行。”
“治国理政要有规则,皇帝在这些事情上不应轻易妥协。
自上而来的恩泽,自古以来,士人们常言雨水雷霆,均源自君恩。
调整朝会时间固然可以,但必须由皇帝亲自提出,如此一来,臣子们才会心生敬畏,才会珍视这一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