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俩一致看向林知瑜,等着她拿主意。
“按三三四分成吧,孙老板你这饭馆每个月都要付房租,还有食材,人工费,电费水费,开销也不小。
这些都算前期投入,后期宣传肯定还会有其他花费,所以你拿三成是合理的。
还有就按孟老板说的,咱们这个加工厂办起来,独立核算,跟别的买卖不掺和。”
她下定决心跟他们合作,一来是觉得孙旺祖这人很可靠,孟季凡跟他关系好,应该不会坑他,有孙旺祖参与,这桩买卖能稳妥不少。
二来,在商言商,做买卖都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孟季凡能让她拿大头,说明他是诚心想合作。
最关键的是,她看中的其实并不是那四成的利益,而是独立核算。
她以后还要发展别的买卖,若是掺和到一起,不仅烦乱不好管控也容易出问题。
就像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不出问题还好,一旦出现问题,便是致命的打击。
如今她有善解人意细心体贴的丈夫,又有贴心乖巧的女儿,这每一步都关系到小家的安危,所以势必要稳妥。
林知瑜怕孙旺祖还拒绝,连忙转移了话题,“对了,孙老板,你对提高鲫鱼汤知名度方面有啥想法吗?”
孙旺祖现在售卖鱼汤的方式是她上次提出来的,把鲜鲫鱼摆在饭馆里,让食客们现场选鱼,现场炖汤。
“我觉得现在的方法就挺好,现选现炖,虽然需要耗费一部分时间,但食客们也都接受。
实不相瞒,这几天凌晨四点钟的时候,饭馆门口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都是为了鲫鱼汤而来。
但因为来的人多,鲫鱼又不够,所以我只能采取限量购买的方式,这就导致好多人排很久都排不到,怨言也不少。
如果想要进一步提高知名度,我觉得还是应该增加鲫鱼的供应量。
只有更多的人亲口尝过鱼汤,品尝过这其中的鲜美,才能口碑相传。”
林知瑜点了点头,是这么个理,这年头,人们口头相传便是最好的广告。
“那我回去就建鱼塘,差不多一个月之后每天都能供应一百斤左右。”
等鱼塘建好了,养鲫鱼的事业就算彻底搬到明面上来了,到时候她就可以大量供应,也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
每天一百斤啊。
孙旺祖的眼睛亮了亮,按着他饭馆目前的火爆程度来说,一天消化掉完全没问题。
一条鲫鱼他连汤带鱼卖十块钱,那一百斤起码得有三十来条,那一天就是三百块钱。
刨去成本,他几乎能纯挣三分之一,也就是一百块钱,那这一个月就是三千块钱,一年的话就是……就是三万多!
所以到年底,他就能变成万元户了吗?
他开饭馆这么多年,还从未见过那么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