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间,来到了前厅。
袁文绍走进去后,便看到袁维昌已经坐在桌前等候了。
“孩儿见过爹爹。”袁文绍行礼道。
袁维昌摆了摆手,说道:“快坐吧,时间不早了,赶紧饭,可不能耽误了上朝。”
“是。”袁文绍应了一声,坐了下来。
他突然觉得官大了也不好,大周每日卯时早朝,也就是后世的五点。
距离皇宫近的还好,提前个半个时辰起来就可以了。
像袁家这种离的远的,得提前一个时辰。
袁家的祖宅距离皇宫倒是近,可惜已经被收回赏赐给别人了。
现在袁家所住的宅子在外城,距离皇宫可不近。
好在官家给他赏赐的宅子距离皇宫挺近的,等搬过去后,就不用起这么早了。
父子俩简单的吃了顿早饭,同乘一辆马车前往了皇宫。
到了皇城门口,下了马车,经过简单的检查,便进了皇城。
皇城属于皇宫外围,里面都是官员办公的地方,因此检查相对松懈很多。
基本上只检查一下官员的鱼袋,便直接放行了。
鱼袋也就是所谓的鱼符,古代官员佩戴的腰牌,用以证明官员身份的东西。
上面有几个大字刻着官员的名字和官职,还有一行小子刻着官员的样貌描述。
到了大周,觉得佩戴这玩意太难看了,就专门弄了一个荷包来装着。
后面干脆直接配带个荷包就行了,因此被称为鱼袋。
鱼袋虽然没有绣字,不过不同品级的官员有不同的花纹,也没人敢冒充。
进入皇城,袁维昌并没有带袁文绍前往等待上朝的偏殿,而是直接来到了太和门。
太和门外是一处很大的广场,听袁维昌介绍,百官每人就是在此处排班列队,时间到了后,太和门才会打开,百官从此进入宫中上朝。
此时距离早朝还有一会,百官还在偏殿歇息,因此空荡荡的。
袁维昌带着袁文绍来到大门口,脸上挂着笑容对门口侍立的太监客气道:“这位公公,这是犬子袁文绍,承蒙官家恩赐,今日入宫谢恩。”
说着从衣袖里掏出一张银票,不着痕迹的递了过去。
这个公公三十来岁的年纪,面无白须,长相有些阴柔。
接过银票,笑道:“原来是忠勇伯当面,内侍省早有通知,袁伯爷跟咱家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