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明说:“你的意思是说,王芳的车有可能还停在建设路口的某一个停车场?”
“王芳如果也有两套身份信息,名下的车辆又在另一个姓名之下,我们用王芳这个姓名,当然查不到她的车辆信息。”李竹道补充道。
外勤组的任务是找到王芳的另一处生活起居地。李竹道在假设王芳有代步车的前提下,试图通过其车辆信息,反查到王芳的另一个身份信息,再根据这一身份信息,追踪到其名下房产或租房信息,这是他完成这一目标任务的办法之一。
段明仔细想了想,却提出不同意见:“你们外勤组之前说过,李海东的车,是他在近一个月内购置的二手车,入手时间和他搬进白土文小区的时间基本吻合,如果王芳也有代步车,李海东为什么弃而不用?再说,王芳当时是去有急事,如果真有车停在建设路口的停车场,那她办完事情之后也肯定会取回。所以,我认为这个假设矛盾的地方太多,可能性不大。”
李竹道说:“你忘了白土文小区1304号房的装修设计。虽然我们暂时还不知道李海东为什么要将王芳囚禁在那里,但能确定的是,王芳在这一个月内没出过1304号房。那么在这一个月之前,王芳的出行是不是也受到了李海东的限制?”
“至于李海东为什么不用王芳的车,反而重新入手一台二手车,这……还真说不通。建设路口一带都是高端写字楼,出租的单身公寓也贵,一个五十好几的阿姨,会舍得在这里租公寓?”话锋一转,李竹道自己也开始怀疑这两种假设的可能性了。
“拿着王芳的照片大规模实地排查,这风口浪尖上肯定会进一步刺激舆论,要是有结果还好,万一没结果就是在空耗时力,还惹得一身骚。处座给的期限才三个月,时间宝贵,经不起浪费。外勤组拢共才六个人,起码得一个掰成几个用,才能在短期内验证这两种假设到底成立不成立。”李竹道说着说着就开始喃喃自语,好像在说给段明听,又好像在说给自己听,“六七个月以前,王芳在和谐小区正常出入,那么在王芳消失的这六七个月当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李海东产生了这么极端的行为?而王芳在1304号房内从来没有发出过求救信号,也就是说她默许了李海东将其囚禁的行为,这又是为什么?”
段明见怪不怪,说:“行了,别演了,也别摆出一副千头万绪乱如麻的样子。知道你什么意思,我们信息组做过的无用功多的是,不在乎再多一两件。”
尝试验证一切假设,即使那个假设的可能性不大。可万一呢?万一当中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曲折,原本看起来可能性不大的假设,也有可能成立。
李竹道在办案时,会给一条条线索设定若干假设,再从可能性最大的那个假设开始验证。可白土文案有了限期破案的紧箍咒,复杂的案情让他没有足够的时间只用外勤组去验证一条条假设,眼珠一转就开始打段明的主意。
信息组还要试图通过户籍系统的证件照对比,确认王芳和王氏兄弟另一人的其他身份证件,这一工作量只能用海量来形容。对于这种可能性不大的假设,除了给信息组徒增工作量,很有可能并无实际意义。李竹道想要信息组试一试,又不好直言。
“根据你这两种假设,一方面,我们信息组可以通过调取建设路口每个停车场的停车信息,王芳的车要真停在原地,到现在超过了大半年,这种车一查就能查到。另一方面,建设路口的高档公寓都有物业管理,不管王芳通过什么渠道租公寓,都会在物业登记身份信息,我们只需要调取每栋公寓楼的租客信息,通过身份证件照片对比,就能找出王芳,或者说找出她的另一个身份信息。当然,王芳在一个月前就搬进了白土文小区,也就是说她即使在建设路口租了公寓,那么在一个月前也极有可能退了租。不过,就算她退了租,也还会有租房记录。”
段明扶了扶眼镜,继续说:“丑话说在前头,你自己也清楚这两个假设有矛盾的地方,我们信息组很有可能到时候什么都查不出来。瞎不瞎忙倒无所谓,就怕耽误破案进展。小竹啊,你还是准备好另一套方案,三管齐下的好。”
李竹道当然有第三套方案,而且第三套方案才是他的主攻目标。
不过,他的第三套方案,还得借助信息组。
按照李竹道的要求,信息组发给他一份高清电子地图。地图以建设路口为中心,将方圆5公里的社区、街道、建筑囊括其中。
“建设路口的所有停车场和高档公寓,小明答应通过信息手段排查,这一块我们可以省略。但是,我们的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会议室里,李竹道站在投屏前,指着屏幕上的地图说,“建设路口靠祭旗坡的这一块,暂时不列入排查范围。王芳要是居住在这一块,可以直接到达祭旗坡,没必要反向而行,将建设路口作为中转站,或到建设路口搭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