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中文网

倚天中文网>崇祯驾崩 > 第54章 阎应元在幽都山训练的精锐(第2页)

第54章 阎应元在幽都山训练的精锐(第2页)

另一方面,对搏击实战能力的嗜好和攀比,几乎是植根于人的天性。

在任何时代,即便没有任何功利性目的,都依旧会有大量人热衷于追逐此道。

再加上,明代的文化空前发达。

关于武技的理论比前代更容易交流。

拥有强大技击能力的高手,其实比以前任何时代都要多。

阎应元在十五岁以前,被父亲带着走南闯北,增长见识。

在各地就见过甚至结交过不少武技高手。

当然这些民间的武技高手,在明朝官方那里,并没有多少存在感。

一方面个人的武技和军队需要的那种群体配合的作战是两回事。

另一方面,明代武将来源主要是世袭和武举。

世袭不必说了,武举考策论,就足以让大部分民间高手却步。

即便锦衣卫之类,名义上承担皇帝护卫保镖职责,情形也差不多。

历史实际中的锦衣卫却并非如后世影视和小说中描述的那样,充斥着武技高手。

锦衣卫的中高级职位许多是世袭。

或者作为对有功的文臣武将的奖励,给予其后代或亲属的荣誉性恩荫。

甚至一些外戚也因为后妃的关系被赐予锦衣卫指挥使,锦衣卫同知之类的头衔。

这导致锦衣卫里有不少人其实是纨绔子弟,其格斗能力,可能连普通小兵甚至衙役都不如。

明英宗正统末,锦衣卫指挥使马顺能被一拥而上,毫无秩序的文官乱拳打死,也可想而知其格斗能力是多么差了。

如果有点武技和格斗能力,即便真的双拳难敌四手,也大可以挣脱逃走。

长时间来明代民间高手和朝廷之间仿佛隔绝,彼此不相关。

朝廷不理会民间这个群体。民间的武术技击高手也很少能出任朝廷的兵将官职。

只有嘉靖时期唐顺之、俞大猷、戚继光三个文武双全的天才人物,才略微打破了这两者之间的障壁。

但也仅仅是昙花一现。

阎应元现在要找的就是北直隶和相邻省份的武术高手,年龄在二十到三十岁之间。

阎应元当然知道个人格斗的武技和军队群体作战需要的技艺并不完全相同。

正如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说的那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