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知遇隆恩,草野微臣铭感五内。只是万夫所指,无疾而终。
“微臣实在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若是陛下觉得臣等有可以效劳之处,臣等自当竭力图报。但尚书之事,陛下还是另从朝中诸贤内选拔。”
冯梦龙一说,包括张岱在内的其他五人,原本兴奋发涨的头脑,开始冷静下来。
“子犹说的对”凌蒙初点头附和。子犹是冯梦龙的字。
张岱甚至有些庆幸,皇帝刚才没有提出让自己来做这尚书,否则自己头脑发热,贸然答应,现在要反悔,也得罪皇帝了。
至于这宣部侍郎,自己刚才也没说答应,可以等会再推脱。
对冯梦龙说的这些理由,朱由检自然也知道。
他也理解冯梦龙的顾虑。
若是放以前,他就算是皇帝,也不敢这么做。
可现在,找冯梦龙他们来不正是为解决舆论问题么。
朱由检微微一笑,道:
“若是朕没有记错,冯先生的《警世通言》里有一篇《老门生三世报恩》吧?”
冯梦龙一愣。
皇帝说这个是什么意思?
“陛下说的不错,是有这么一篇。”他如实答道。
朱由检盯着冯梦龙的眼睛,缓缓道:
“先生在这篇里也抱怨如今只重科名之弊,说如今是个科目的世界,假如孔夫子不得科第,谁说他胸中才学?便同样是科目,科贡官有多少憋屈,动辄得咎;进士官多少威风,铜打铁铸,散漫作去。”
“先生还有诗句云:从来资格困朝绅,只重科名不重人。楚士凤歌诚恐殆,叶公龙好岂求真。”
“可见先生对此种情形,也是牢骚满腹。先生也曾有雄心万丈。如今朕要改变这情形,破格选拔,唯才是举。先生怎么便就害怕起来?”
冯梦龙想不到皇帝对自己的作品,竟然如此熟悉。
内心一股感动的暖流涌动澎湃。
眼前这个少年天子,居然真的了解自己。
他嘴唇微微发抖。
竭力克制住自己内心激动的情绪,过了片刻,才缓缓开口:
“陛下说的是,微臣也曾对此抱怨过。只是大势如此,要改变也需缓缓图之,另谋良策。臣以为……”
他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朱由检骤然打断:
“先生,这就错了。如今大敌在前,虎视眈眈,哪里还容得缓缓图之?大势不变也要变,而且是立刻要变。朕找诸位,也正是为此。”
“冯先生不是担心舆论么?你等都是小说、戏剧、散曲、说书的高手,这些最能移易人心,影响舆论。我君臣齐心协力,舆论未尝不可以为我所用。冯先生难道就没有这个雄心,与朕一起劈除荆棘,斩破顽石,开出一条新生路么?”
“若是还如往时,因循故套,等大明陷于灭顶之灾,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