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黄宗羲,和方以智比起来差远了。
方以智在身处战乱年代,还依旧写出了许多科学和哲学方面的大作。
如果给这样的人物,以和平安定的条件,以更充分的思想交流的机会,其成就岂可限量。
即便是西方的笛卡尔、莱布尼兹也未必及得上。
只可惜,方以智没有办法真正长久安心研究学问。
方以智是徐光启的晚辈,年龄尚小。
徐光启不像对前面几位那样隆重详细地介绍,只是简单说了下方以智爱好格物穷理之学,常常向他和熊明遇讨教问题。
崇祯向方以智微笑点头,表示嘉许。
又皱眉问道:“刚才徐先生不是说翰林院庶吉士金声也在么?”
对这个问题,徐光启也不知道原因,把询问的目光投向方以智。
他知道方以智和金声交往密切,来观星台之前,应该就和金声在一起。
方以智连忙恭谨答道:
“禀告陛下,正希先生临时被一个和尚叫去,看新制的战车去了。”
朱由检知道正希是金声的字。那和尚想必就是喜谈军事的申甫。
他点点头,就不再继续问了。
最后徐光启指着两个西洋人。
介绍说那个五十多岁的叫邓玉函,三十多岁的是罗雅谷。
两人也都通晓中文。主动对崇祯皇帝做了一番自我介绍。
邓玉函出生在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罗雅谷则是意大里亚人。
两人都是耶稣会教士,精通多方面的学问,也都是罗马山猫学院的院士,对数学历算都有相当深的造诣。
在西历1619年一起随金尼阁一起抵达大明。
来大明之后,邓玉函已着有《泰西人身说概》、和王徵合译《远西奇器图说录最》。
罗雅谷正打算翻译《测量全义》、《五纬历指》等书。
邓玉函简短介绍完毕后,很恭敬地把手上拿的一个单筒望远镜呈给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