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徵毫无疑问,又是明末一位西学巨人。
就以《西儒耳目资》来说。
金尼阁写的初稿,本来相当简陋,只不过是面向来华西洋人的一份简单的学习汉语发音的教材。
并不是给中国读书人看的。
但王徵阅读后,将之同中国传统音韵学结合在一起。
他的《列音韵谱问答》一百四十二条,对使用拉丁注音符号表示汉语拼音,做了详尽深入的阐释。
《三韵兑考》则用中国传统汉字音韵的典籍《沈韵》、《等韵》、《洪武正韵》和金尼阁的拉丁拼音方案系统对照,以此说明西方拼音和汉字音韵系统的对应关系。
在王徵的深度参与下,《西儒耳目资》具备了开辟式的语言学意义。
《西儒耳目资》成为最早的汉语拼音方案,用二十五个拉丁字母给出汉字读音。
而且王徵还有后续的雄心,增补西儒耳目资,编成一部字书大全。
可惜因为明末战乱频仍,王徵的雄心没有条件实施。
至于王徵在编写《远西奇器图说》中的巨大贡献,就更不必多说了。
他在书中介绍了许多中国此前没有的机械。
阿基米德螺旋式水车、双缸活塞式水泵、压力水泵、旋转式水泵、锯石机、车载营地磨、风力磨、塔式卧轴风车、硬叶片立轴式风车、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螺旋、蜗轮蜗杆机构、鼓轮、棘轮棘爪机构、圆锥凸轮机构、双曲拐(曲轴)、构式叶片的卧式水轮、行轮、斜踏轮。
还创造了大量沿用到现代的力学和机械术语。
重学、力学、重心、本重、杠杆、流体、凝体、行轮、踏轮、飞轮、曲柄、齿轮、针轮、鼓轮、锯齿轮、螺丝、机器、起重。
更重要的不仅是王徵对这些西方机械和概念的介绍。
而是他把力学和几何原理作为机械设计的基础。
这和中国传统认识相比,是一个巨大的认识上的飞跃。
王徵不仅热衷机械设计,才学过人。
而且他的品格气节也是没话可说,令人肃然起敬。
当流寇攻占长安时,王徵写“全忠全孝”四个大字交给他的儿子。
绝食七日而死。
临死之前还在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