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说的那样。
“开大阵,对大敌。比场中较艺,擒捕小贼不同。
“堂堂之阵,千百人列队而前,勇者不得先,怯者不得后;丛枪戳来,丛枪戳去,乱刀砍来,乱杀还他,只是一齐拥进,转手皆难,焉能容得左右动跳?
“一人回头,大众同疑;一人转移寸步,大众亦要夺心,焉能容得或进或退?
“平日十分武艺,临时如用得五分出,亦可成功;用得八分,天下无敌;未有临阵用尽平日十分本事,而能从容活泼者也。”
但这并不意味着个人武技和军队作战配合之间存在本质性的冲突。
恰恰相反,从小学习武技,武艺高强者,能更快掌握军队群体作战需要的简单刺杀和格挡技能。
武术高手通常也是动作记忆能力更强,头脑更灵活,眼力更犀利,反应更敏捷,身法更轻捷。
这些特点不仅让他们个人格斗能力更强,同样可以让他们在经过训练后,更快的掌握群体作战时候的动作要领,配合技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具备更快根据旗令变换阵列,以及不同形势采取不同作战姿势的能力。
同样一枪刺去,他们的一枪能比普通小兵更准确有力刺中敌人要害。
同样一刀砍去,他们的一刀能费力更少,却对敌人杀伤更大。
普通士兵一般能有一两年时间专门训练动作技能,就已经算不错了。
技击高手们却大多是从幼童时期,就在父辈的督促下,严格训练。
从小练腿力,练臂力,练眼法,练手法。练各种兵器。
他们的胆气、眼力、反应远胜于普通小兵。
他们下盘腿脚的稳固坚实,动作身法的灵法更是普通士兵无法比的。
而在阎应元的训练下。
他们既可以成为精锐士兵,配合作战,毫无花哨多余的动作。
也可以成为自己带兵的一员大将。
他们配合起来,结成阵势,一百人配合足可和一两千强兵对抗。
他们分散开来,每一个人都是万人敌。
阎应元用了十多天访求青年武技高手。
许多人听说要当锦衣卫,并不愿意。
在文人长期丑化下,锦衣卫的名声并不太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