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
洪绫说着,起身挤到屋内,穿了鞋,又很快跟下楼。
苏杭已经打开大门:“张叔,又是我的信么?”
“不止啊,”张兴国笑着,从邮包了取出一个比信封大许多的包裹:“今天可有好东西。”
苏杭接过包裹,把张兴国让到院内,一边意外道:“这么快!”
已经看出,包裹里应该是样刊。
今天才8月2日,就算是省内录用自己稿件的那两家,似乎也太效率了一些。
“这很正常,发行日如果是每月1号,肯定要早些印刷铺货,给作者的样刊也是提前寄送,”张兴国知道是什么,也算懂行,说着又道:“还有一个呢。”
翻开那册用于登记等事项的大16开黑色笔记本,张兴国拿出夹在其中的一个信封递过来:“给。”
苏杭已经看了包裹信息,《正茂》杂志社。
显然是录用了《数不清的流年》的那本,而且,也是和《青旭》一样的省内杂志。
见又一个薄薄信封递来,苏杭心思一动,有些期待地接过,同样猜出了信封里会是什么。
折腾这么久,可不就为了这个。
张兴国也笑着解释:“稿费汇款单,来,先签了名,等有空了,带上身份证,自己去邮局把钱取出来。”
苏杭在张兴国的笔记本上签了名,见周围三人都期待地望来,他同样好奇,当着大家,先拆开了手中的信封。
掏出单子。
几人一起看来,同时找到一个数字。
张兴国先开了口:“嚯,91块5,不少啊。”
两女也都眼带亮光。
只有苏杭,乍一看,有些失望。
还不到100块。
最初想着能有一两百。
再仔细看,单子上的列举倒是很详细,《数不清的流年》,一共6100字,稿酬标准,千字15元,总计91。5元,有零有整。
记得曾经2000年后,偶尔拿到的稿费,可没这么少。
不过,再想想,现在是1995年,同样的九十块钱,哪怕与2000年相比,购买力也是不同。
更何况,如果一切顺利,大头还在后面,现在的这些稿费只是零头。
这么想着,才算稍微释然。
苏杭没料到的是,这些只是开始,随后一些日子,才是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