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在农业生产和牧业生产都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条件下,从事农业活动的人口与从事牧业的游牧民族之间的关系就容易陷入紧张状态。原因是,当农业生产受到气候变化较大影响的情况下,灾荒就可能出现,如果政府减免地租、税赋、出面赈灾,农民的家庭生产和生活负担就能暂时得到减轻,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就能得到减轻,反之,当地租、税赋难以减免甚至还可能增加的情况下,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就必然受到重大影响,大面积的饥荒就可能形成。如果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在较长时间持续,政府统治和管理不能很好地调适时,农民个体理性选择的结果就会进行人口迁移;从事牧业的少数民族应对气候变化的自然反应当然也是向南、向东的迁移与掠夺,这样便必然会产生边境冲突,汉民族国家内部的冲突、内乱甚至国家稳定就会受到严重威胁。
最后,气候变化对古代农本经济长期发展的影响,最终表现为农业减产、饥荒、牧业活动难以为继、汉与游牧民族之间的冲突、汉国家内部的内乱、战争就可能增加,财政可能面临危机等等,所有这些都必然对传统的政府统治模式造成严重冲击,并促使新的统治模式出现,或者迫使统治者做出新调整。如果统治者调试恰当,经济和社会就渡过难关,反之,就可能因噎梗食,带来国家的倒台。两宋的灭亡,当然与此紧密相连,此后的发展道路更是出现180度转向。
明末就是一个小冰河时期加上各种瘟疫天灾触发的中国汉民族生存大灾难。
无产阶级发动革民推翻封建官僚与资产阶级的殊死斗争。
不管是官兵代表的资产阶级杀掉一大截无产阶级难民流寇,或是流寇杀光资产阶级,最后人口减少,达到当时产粮能达到的承受点,新朝代又成立了。
三体小说里更把这个残酷论点延伸到了未来宇宙。
这便是伟人参透古今历史总结出的“无粮则乱”金句。可是正当大明两大阶级阵营对决而无产阶级占上风的时候,北方的少数民族满族八旗趁机打进来了。刚开始,大明的资产阶级还想着“借虏灭寇”,但因为后来两个民族的文明与利益冲突,加上满清留发不留头的政策,逼得最后南明的资产阶级竟然与残顺的无产阶级联合,共抗满清。阶级对抗变成了民族对抗。
南明就这样扺抗了外族入侵几十年,可惜为时已晚,中华沉沦。
如今的新闯王,因为有后世多了几百年的历史知识,能否妥善处理阶级矛盾,与南明完美合作,共抗北方蒙古及满清鞑子的入侵呢?
甚或他与赵军两个人,能够兵不血刃把五族共和提前完成吗?
果然没过多久,关门大开,两名大将率领几百名亲兵奔跑上前迎接。
「末将陈永福恭迎王大人……」一名中年将军领着一名年青英武少年将军恭敬地上前脱去头盔行礼。
王小龙抬头望去,这位陈总兵父子果然相貌堂堂,一看便是忠肝义胆之人,难怪作为明将时死守开封,在原时空也是差点射杀李自成。投降李闯王后又死心贴地为李闯卖命,抗清失利后更为了不给清兵招降拉拢山西地区前明势力,大肆捕杀晋王宗族,一条筋走到底,直至清军攻太原,太原城陷,陈永福阵亡。他父子两人比起历史上颇多反覆投降三家的明将,人格算是相对够好了。王小龙以前也不明白为什么网上有些历史小说描黑他们两父子。说不定作者根本没有查清历史,只要叛明的明将都不算好人。
难怪新闯王龙傲天放心再用两人守潼关要地。
敢情吴军和赵军两人肯定也知道这两父子是忠义可信之人。
陈永福父子把一众将领迎入关城,另外让副将们安排大军在另一处空旷地方立营休整。
「王大人,实在关内全是难民流民,十分挤拥,已经没地方安置大军了。」陈永福大吐苦水:「潼关南北城之间空地不大,关外还有不断涌来的流民以十万计。其中良莠不齐,染疫带病者众多,下官只能尽力安抚,筛选良民及无疫病者入关,不能尽救灾民,实在头疼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