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睡到大天亮,伺候的太监进来了
“呀,大人怎么还在这!”
“嗯?不是李老……皇上让我睡着里的吗?”
“哎呀呀,平日里那些公卿被留宿的,过了子夜便在承天门网扣头谢恩出去了,您倒是心宽,一觉睡到大天亮……”太监忙着打扫房间,一边和徐清解释到。
“那,那没事吧?皇上会不会怪罪下来?”徐清虽说不怕得罪皇帝,可也不想得罪啊。
“您是徐大人吧?唉,要说是别的大人在这里一觉到天亮,可徐大人却不会,您现在可是圣眷隆厚啊……”
“啊哈哈,多谢公公。”徐清一摸腰包给了太监一锭银子。
“哎呦,徐大人客气啦……”太监不动声色手里银锭子,又嘀咕说道:“您现在皇上眼前红人啊,这有了圣宠,就什么都有了,宫里宫外,只要在这大唐国,没有例外的事……”太监说的这话,像是给自己听的,又像是说给徐清听的,不甚明白。
回到家里,徐清将孙伏伽赶了出去。考生住在主考官家里,算个什么回事?只不过徐清还给了孙伏伽一些盘缠,足以支撑半个月的食宿。
第二天,另一位主考杜如晦来了,作为户部尚书,考较进士是杀鸡用牛刀。这也是因为第一次科举,诸多规矩定式还没形成的原因,临时拼凑起来的主考团队。
杜如晦来徐清家,自然是为了说这个进士科的事。徐清不了解,只是听着杜如晦安排。考试一共分为前后两场,前场三个题考时策,后场四个题考诗文,诗二首,赋一篇,诏文一篇。一首诗是事功诗,传达政令的,一首诗是写景的诗。总的题目如下:
“策论一: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此语于今何用?”
“策论二:四边诸匪,何以平之?”
“策论三:兴民兴政兴德。”
“诗二首:‘劝农诗’,‘大河’;赋一篇‘长安’;文一篇‘祭皇天’。”
七个题目都是徐清和杜如晦拟定,然后让李渊给批了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前三篇策论,是对考生的为政为军韬略的考核。后面的诗赋,只是为了考核考生的修养,能力,见识罢了,可以算是附加分,或者是给韬略不足的人一些补偿。不过,科举制在唐朝发展之后,进士科诗赋的重要性还是越过了策论。
徐清大发感慨啊,在后世的时候,因为高考失误,只能读个二流大学,还有每天做些零工来补贴日用。可如今,摇身一变,却成了高考命题人。不仅是命题,而且还是阅卷人,标准答案终于轮到自己说了算,哈哈哈哈,这种感觉不是一般的棒。
“浪里个浪,浪里个浪喂!”徐清唱着歌,弯着腰,在菜园子里浇水,又给温室加点火,第一次考试前这么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