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国,原名契丹,因其族人居住于辽河上游而得名“辽”。在契丹语中,“契丹”象征着坚韧与强硬,如同镔铁一般。唐太宗为了有效管理这片土地上的契丹人,设立了松漠都督府。然而,唐朝末年中原的动荡,为契丹迭刺部的首领耶律阿保机提供了统一契丹各部落的良机,进而建立了辽国。
耶律阿保机,出身于军事世家,其家族在契丹部落联盟中一直执掌军事大权,地位显赫。然而,在他出生时,部落联盟的首领之争已愈演愈烈,阿保机的祖父便是在这场权力斗争中不幸丧生。
自幼聪明伶俐的阿保机,深受祖母的喜爱。成年后,他身材魁梧,武艺高强,更有着统一契丹各部的雄心壮志。为此,他率领伯父遗留的队伍,踏上了征战四方的道路。经过多年的努力,耶律阿保机在公元907年终于登上了部落联盟首领的宝座,被尊称为可汗。
然而,在契丹内部,可汗的任期有限,三年一换。但阿保机渴望效仿中原,建立王位世袭制,因此拒绝在三年后退位。这一决定引起了耶律家族内部许多贵族的不满,他们原本有望成为新的可汗,如今希望破灭,纷纷发动叛乱。这一系列由阿保机本族兄弟发起的叛乱,被称为“诸弟之乱”。
面对家族内部的纷争,阿保机凭借过人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地平息了叛乱,稳定了部落内部的局势。然而,外部的威胁依然严峻,七个部落的联合势力强大。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阿保机选择了暂时退位,利用这段时间休养生息,恢复部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
述律后,耶律阿保机的妻子,是个聪明绝顶的女子。她向丈夫提出了一个巧妙的计策:利用酒宴之名,将那些剩余的部落首领们诱骗过来。待他们沉醉在美酒之中,阿保机便趁机发动突袭,将他们一举擒获。这样一来,阿保机所面临的内外威胁都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正式建立了辽国,自称为帝,后世尊称其为辽太祖。
为了辽国的领土扩张,耶律阿保机在登基之后,便不断地南征北战。尽管路途充满艰辛,但由于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勇往直前的决心,辽国的疆域逐渐扩大。
在耶律阿保机的儿子中,他特别钟爱长子耶律倍和次子耶律德光。然而,耶律德光因常年跟随父亲征战,立下赫赫战功,相比之下,耶律倍在战功方面稍显逊色。更值得一提的是,耶律倍对汉文化有着深厚的兴趣,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母亲述律后的不满。综合考虑,述律后在继承人的选择上,坚定地支持了次子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即位后,便成为了辽国的第二任皇帝,即辽太宗。他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大力发展辽国的政治与经济。在耶律阿保机的基础上,他引入了后晋的汉族官制,使辽国的官制在汉化的同时,又保留了本民族的特色。为了更好地管理不同民族的居民,耶律德光还分别建立了南面官制和北面官制,分别用于统治契丹和其他游牧民族以及境内的汉人。
在辽太宗的统治下,辽国进入了鼎盛时期。领土继续扩张,甚至将幽云十六州也纳入了辽国的版图。辽国的势力一度延伸至中原地区。此外,农业生产得到了大力发展,契丹的民族文化也取得了显着的进步。
这段时间里,北方的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密切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然而,耶律阿保机和耶律德光这两父子最终都在征战归来的途中离世。耶律阿保机因病去世,而他的儿子耶律德光则因纵欲过度而命丧黄泉。耶律德光去世时正值盛夏,为了保持尸体的完整,大臣们不得不采取极端措施,将他的内脏取出,并加入大量盐进行保存。这一举措在中国历代君王中堪称罕见,耶律德光的尸体也因此成为了一具木乃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