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日影西斜了,金盛才带着周二郎才县城回来。
天气太热,翁婿俩把小饭桌搬到了屋檐下。
高粱米饭刚过的水,看着逗凉快,咸鸭蛋,小炸鱼,在来一盘拍黄瓜。
翁婿俩一人一大碗饭,跟风转残云似的,转眼就下肚了。
“诶,还是家里好啊,这风凉的吃啥都香。”
梁氏想知道他们昨天送那人进城的事,就一个劲儿的给金盛使眼色。
金盛把饭碗递过去,梁氏给了他一个白眼,可还是给他盛了一碗饭。
金盛手里端着饭碗,又吃了一口,才有闲心说话:“沈百户和我们说,咱们救的那个人是边塞驻军的斥候,就是上次鞑子撤退的时候他跟了去。”
“去了这么久?”
“他跟了很久,以为都快到鞑子的王庭了,却被鞑子发现了。”
“我的天呐!没事吧。”
“那人做了多年的斥候,很有逃跑经验。他没有直接往大齐的方向跑,怕被抓住,就一路奔逃进了草原,进了草原后不久他就迷路了。”
“那他怎么逃回来的?”
“他说,他就一路向东南的方向走。没有食物,他就抓所有能入口的东西,在咱们闺女救起来之前,他已经好几天没有正经吃东西了。”
“这是受了多少苦啊,才找回来的。”
“不管怎样,回来就好。”
吃完饭,金盛难得的没有张罗下田干活。而是看着栏杆躺下,看着天上的流云发呆。
直到梁氏抱着大宝出来,听见大外孙的声音才回魂。
大宝:姥爷躺着的时候太少了,他要和姥爷一起躺着。
小灵狐:它也要一起躺着。
秋风起时,山脚下好像是最先知道的。家家户户都磨亮了镰刀,就等着村长家第一个开镰。
杨老根是地头,地中间,地尾处,都转了好几圈,又看了看天色,才说过两天在收割。
村子里的人见村长家都没有收割,也说要等等。毕竟是村长家最先回来种地的,他家要是没成熟,别人家会差的更多。
周二郎又走了一趟上杨村,他看着路旁的麦田心里直犯嘀咕。
他就说他没有记错,村民们种的麦子就是这样的。
他拿出来在山上偷偷的揪下来的一个麦穗,和这里的比较,这里的麦穗比他们在山里种的小了一半。
周二郎正在惊讶咋会差这么多,就听见有人叫他:“二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