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中文网

倚天中文网>隋炀帝是昏君还是明君 > 第七章藏身琉璃井(第3页)

第七章藏身琉璃井(第3页)

徐哲一笑:“边将邀功,虚张声势,历朝有之。”

陈叔宝已完全倾向五大臣:“袁卿,天下本无事,何需庸人自扰之呵。”

袁宪忠心不泯:“臣请万岁三思,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陈叔宝现出不悦:“袁卿,你太固执,也太啰唆了!”

施文庆奏道:“万岁,臣有一万全之策,何不派袁大人去采石走一遭,以明虚实。”

陈叔宝恨不得袁宪马上离开,当即准奏:“袁卿可即日起程。”

袁宪倒是不避风险不辞辛苦,愉快应承:“臣遵旨。”

袁宪急如星火赶赴前线去了,建康宫中,陈叔宝君臣就像什么事也未发生,照常宴饮歌舞欢乐。

杨广的寿春行辕,依然热闹非凡。派往江南的客商,大部分留下以待日后为隋军内应。十几名头目返回,向杨广报告敌情。当杨广听说陈国君臣并无防备,不禁开怀大笑:“逆陈上下全是蠢才,本王明年正月攻下建康易如反掌矣!”他笑得特别开心,因为他的计策使陈国君臣落入了圈套。

宇文述在一旁提醒:“千岁莫要高兴得太早,陈国也有精明臣子。采石守将徐子建就很难对付,仆射袁宪力主备战,且又奉命来巡视江防。只要他一到来,定会把我军意图摸清,也定会说服陈主调兵遣将,那时千岁要过江,就要大费周折了。”

客商在旁证实:“王爷,袁宪与我等同时离开建康,估计此刻已到采石。”

杨广脸上笑容荡然无存,挥手令客商退下,默默无言,苦苦思索对策。

宇文述试探着建议:“千岁,是否趁逆陈尚未全力布防,立即渡江,打它个措手不及?”

杨广摇了摇头:“不妥,徐子建并非无备,而是严阵以待。采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又有长江天堑。一旦受挫,于我军不利。”

“倘若袁宪返回建康,说服了陈主,再增重兵,岂不更难渡江?”宇文述坚持己见,“还是抓紧进兵为宜。”

“不!”杨广已有主张,“我要在陈国君臣明白之前,调动他们的兵马,制造假象,再图进取。”

王义传令,大元帅杨广升帐。杨素、高俊、李渊、韩擒虎、贺若弼等齐集听令。杨广命杨素领兵十万,号称三十万,沿江东下,自海口一线作战。命李渊领兵十万,也号称三十万,沿江西上,自巴蜀一线推进。

杨素、李渊齐答:“臣等一定克日获胜,摧枯拉朽,横扫江南。”

“不然。”杨广又下军令,“我要你们只败不胜。”

杨素不解:“元帅,这却为何?”

“我要你们两军适时败退,又要对陈国守敌形成强大压力。”杨广纵论军机,“这样……”

李渊已明了杨广意图:“元帅之意是使陈国君臣感到长江天险固若金汤,而放松警惕。”

“你说对了一半。”杨广解释道,“你们走后,我自领这三十万大军,从扬州至采石全线后撤二十里,使敌军以为我军都已东下西上,正面无虞。”

杨素也明白过来:“这样我们攻势一紧,陈主必定调兵东西增援,中线便会空虚,千岁便可挥军渡江直捣建康。”

杨广得意地微笑:“这正是本王的作战方略。”

众将退走后,宇文述问:“千岁,高俊与太子勾结,何不趁机派走,以免他通风报信。”

“先生此言差矣。”杨广深谋远虑,“正因为高俊怀有二心,才更不能放其远去。在我身边,如虎在笼中,方好节制。”

宇文述心悦诚服:“千岁高见,为臣不及万一。有千岁如此运筹帷幄,扫平逆陈指日可待。”

桔红色的宫灯,流泻出轻柔的银辉,似淡淡的水雾,如飘飘隐隐的白纱。陈叔宝旋转在猩红的地毡上,玉笛被他吹奏出令人心荡神摇的仙音。张丽华围绕着他在笛声中翩然起舞,像舒展的云流动的花。五大臣在一旁分别吹笙抚琴拨筝,为之伴奏助兴。

袁江实在等不下去了,走近陈主启奏:“万岁,前方有紧急军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