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赞赏道:“韩信打仗机智灵活,擅长以弱胜强,与我大秦的将领大相径庭,待他来到咸阳,你们要与他多多交流,针对匈奴与百越做好万全准备。”
蒙恬等人当即恭敬应下:“唯!”
从昭襄王时代之后,大秦的军队都是强势的一方,被东方六国畏惧的称为虎狼之军,他们还没有打过以弱胜强的仗呢。
这样的想法真是太过凡尔赛了……
少年韩信的心沉到谷底,他死了,被皇后设计杀死。
这种死法太过憋屈,让少年韩信攥紧了拳头,眼眶发红,若是此刻见到刘邦等人,他定要狠狠的揍他们一顿。
他觉得自己需要好好想想了,想想下一步给怎么走,眼看着大秦的天下一天天稳固下来,秦末乱世自己可能等不到了。
他本也有心自荐进入秦朝的官僚体系,只是秦朝的举荐制度,还没有后世那么完善,他必须找到一个能与咸阳有直接联系的人,或者直接成为当朝三公九卿的门客,可他身无余财,穷困潦倒,根本没有余力前往咸阳。
不过,此时倒是不用担心银钱问题了,韩信想,始皇陛下一定会派人来淮阴找寻自己,他只要等着就好。
倒不如趁着这几天时间,好好谋划一下百越之战,到时候直接向始皇陛下陈述自己的建议。
【我们如今非常熟悉的象棋,据说也与韩信有关,象棋的起源非常久远,具体时间已经不可考,有人认为起源于先秦的六博,有人认为它起源于汉代的塞戏,还有一种说法便是创始于韩信。】
【象棋里面的楚河汉界,就对应着楚汉相争时,以鸿沟为界对峙的局面。】
【“汉初三杰”中萧何自污保住了官位性命,韩信被杀于钟室夷灭三族,与他们并列的张良又是什么下场呢?】
青年张良停下手中的笔,抬起头看着天幕,摊在案上的竹简记录着一些零散的语句——他正在思索收拢天下人心的方略,准备写一份奏折试试水,若是始皇肯用自己的计策,他也不是不能归附秦朝。
如今天幕提起自己,还与萧何韩信相比,张良心里一咯噔,他的结局应该不会也这么惨……吧。
“张良……”始皇咀嚼着这个名字,心中情绪莫名,天幕讲刺秦之时便提到了这个名字,那时是作为六国余孽的代表。此刻再次提起,却是作为一个时代的人杰。
若是此人能像萧何、韩信一样拥有独一无二的才能,大秦也不是不能容!
【张良,字子房,战国末年韩国人,他长相俊美,面若好女。祖父张开地,连任战国时韩国三朝的宰相。父亲张平,继任韩国二朝的宰相。但他的父亲早在公元前250年就去世了,二十年后,韩国才灭亡,据此我们可以猜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时,张良最少也有三十多岁了。】
张良有些不解,天幕为何特意强调自己的年纪。
他不知道的是,因为史书上一句“面若好女”,后世对他的印象都是文弱多病的少年、青年时期,似乎这个人是不会老的。
但事实上,大汉统一天下时,张良已经五十多岁了。
【当时的张家虽不是韩国丞相,但依旧有三百多仆人,有自己的封邑,算是当地有权有势的豪强。我们知道相对于六国,秦朝的法律更加公平公正,为了保护普通百姓的利益,对于贵族阶级限制颇多。在加上,秦朝实行郡县制,六国贵族原有的封邑必然不会得到朝廷的认同和保护。六国旧贵族子弟在这个过程中,必然失去了很多特权,失去了作威作福的崇高地位。】
张良沉思良久,神色复杂道:“或许,我需要去看看普通黔首的生活了。”
他自幼出生于钟鸣鼎食之家,从未真正见过底层人过得什么样的日子。如今,张家失去了贵族的地位,仆役都被遣散,他觉得自己的生活已经很艰苦了,而这一切苦难都是秦国带来的,这让他越发痛恨秦国统治者。
但对比天幕曾播放过的普通黔首,还有那些在乱世中变成路边枯骨的流民,他似乎在无病呻吟。
此时的贵族子弟说的都是雅言,普通百姓听不懂也不会说,这两个阶层根本无法交流。张良四处游历见到的都是六国贵族,普通百姓在他们眼里是随波逐流的,是没有独立思想的。
但这个世界原本就是由数量最多的平民构成的,没有百姓,何来社稷,没有子民,哪有君王!
【始皇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新郑发生了叛乱,此时,秦国兵力一大部分都在北方扫灭燕赵两国,而魏国楚国尚未被灭,秦国还要拿出一部分兵力陈兵秦楚边界,为灭楚做准备,留守关中的兵力十分薄弱。韩国旧贵族抓住了这个机会,发动叛乱想要复国。】
【秦国调动兵力迅速扑灭反叛的火焰,韩王安被杀,涉事其中的韩国贵族也以罪论处,受到更多的限制。可以想象,张家可能没有参与其中,但必然受到了波及,以至于,后来张良生活拮据,想要找人刺秦却苦于没有银钱,甚至他的弟弟病死都无法安葬。】
始皇:“李斯,这个张家参与新郑叛乱了吗?”
李斯回忆了片刻,答道:“据廷尉探查出来的消息,张家并没有参与其中,但因为此事,陛下废除了韩国贵族很多特权,张家也被波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