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钟晓波)
文重桥是一座伸臂梁木平廊桥。
左右两端为歇山顶,中间梁架稍提高。
中间的屋顶是悬山顶搭配皮条脊。
桥屋的中间有四十六根柱子,采用抬梁式和穿斗式混合梁架构作。
“井”字形的平面构造,可以让构件之间产生摩擦,并且越压越紧。
不用一钉一铆,通过别压穿插,增强桥梁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这座桥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最初是什么样子,已经有点不可考。
现在看到的文重桥,有11开间,全长27。5米,净跨22。4米,桥宽4。2米,是民国十年,也就是1921年由当地村民集资重修的。
文重桥是一座半开放式的廊桥,迎风的一面是封闭的,另外的一面,有栏杆和桥裙。
在文重桥底下仰望迎风的那一面,更像是一座古老的民居,而不是一座桥。
据说在修建文重桥之前,东垟村的水流不畅,经常发生水灾。
为了改善风水,当地村民决定修建一座桥来引导水流。
文重桥所在的泰顺筱村镇东垟村在清朝乾隆年间,一村同时有三个书院,文峰书院、竟成书院、西村书塾,因为书院太多了,后来就有个比较笼统的说法,直接叫东垟书院。
这些书院,见证着这个山区村落的人文气息。
可能因为这样,关于文重桥,也有个特别有人文气息的传说。
相传,村里有个林姓先贤,名遇,字文重。
看到村里不管是孩童上学还是老人出入都很不方便,就想着要建一座桥。
一开始,他是和另外一个乡绅商量,一人出一半。
结果那个乡绅后来临时变卦,一毛不拔。
这位林姓先贤愤而写下一首诗:【人言海水远,海水尚可量。人言人心近,人心未可详。】
先贤的夫人看到了这首诗,支持丈夫变卖一半的田地和祖宅,才使得这座廊桥得以完工。
大桥落成的那一天,先贤又写了一首诗:【君子有酒当自醉,休把人心求向背。人心不似物心真,向面相看背面嗔。君看花开与花落,春风好是春风恶。惟有西家贫贱知,白头相守不相疑。】
以上,更多的是一个民间传说,文重桥名字的由来并不可考。
但这个传说和这两首诗,又真真切切地赋予了文重桥比别的廊桥,更多的人文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