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客此言不妥。”王黻道:“东宫才学惊人,能力出众,确实能办好赈灾事。
然,以虚名而置东宫于险地,实在是愚蠢至极,还请陛下降旨,立刻诏回东宫。”
好不容易出去,如何能够这么回来?
因此,赵桓不但派人给东宫送了信,给滕和也送了信,就是为了防备此等情况。
看赵佶有意诏回太子,滕和出列,道:“陛下,储君胸怀大志,直以济民安国为己任,想来是不愿意因为区区宵小而折返的。
臣意,不若加派特使立刻出发,前往彻查谋刺东宫案时,再问太子意见。
若愿回,再行降旨不迟,若不愿回,多派精兵良将护持便是。
想来,以国朝之兵精将勇,护持东宫安全当万无一失。”
“此言在理。”谭稹出列,道:“陛下,臣请旨于皇城司中点选精锐护持东宫南下,再彻查此事。”
“可,便点选五百精锐随东宫南下,再以谭稹为督办正使,郭光为副使,彻查此事。
凡涉及谋刺东宫者,皆可拿下,那怕殃及无辜,亦要彻查!”
“陛下!”罗从彦还要在谏言。
然而赵佶一甩袖子,走了。
看他那模样,真的是相信了高俅的辩解。
不可理喻!
从地位来说,高俅是臣,赵桓是君,臣涉嫌刺杀君,定要要免职待查的。
然而赵佶选择了相信自己的心腹,因此不管明显嫌疑,硬是未曾处置高俅。
区区一个高俅尚且如此,以后如何对付童贯、蔡京等老奸巨猾之辈?
要知道,这些人可比高俅还要得宠。
“退朝~”殿内中官唱道。
众多大臣不动声色地看了眼罗从彦,各自走了。
“荒唐!”罗从彦气得跳脚,道:“高俅那厮嫌疑明显,官家却视而不见,感情亲儿子不如一个区区佞臣?”
“豫章慎言!”滕和劝道:“东宫被刺,尔等自然忧心,却不可非议陛下。”
要是落在赵佶耳朵里,就凭刚刚那句话,罗从彦定然发配琼州。
没奈何,就是这么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