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第一纺织机械厂仿造国内第一台D-101自动缫丝机使自动添绪工艺获得成功,生产效率比立缫车提高1。5倍,每组400绪只要6~8人管理,而其他等量的立缫车却需20人管理。
50年代,大利丝厂与中科院上海生物研究所共同研究,用磷酸二氢钠溶解丝胶,其温度可比原来使用高温汤溶解降低近50%,即由210℃降为120℃,不仅节约能源,且可保护蚕茧外层,均匀溶解中、内层,提高舒解效力。
该厂又革新推广选、剥茧联合机,以机械化半自动化代替原来的手工选茧、剥茧衣,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产量提高6倍。
70年代中期,为了使缫出的丝能直接络成筒子供应丝织厂,上海缫丝厂和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试制成18锭筒子缫丝机草机,于1977年3月9日获得成功。
有了这个基础,子慕他们很快便研究出了智能化缫丝系统和设备。
生丝经加工后分成经线和纬线,并按一定的组织规律相互交织形成丝织物,就是织造工艺。
各类丝织品的生产过程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生织和熟织两类。
生织就是经纬丝不经炼染先制成织物,称之为坯绸,然后再将坯绸炼染成成品。
这种生产方式成本低、过程短,是丝织生产中运用的主要方式。
熟织就是指经纬丝在织造前先染色,织成后的坯绸不需再经炼染即成成品。
这种方式多用于高级丝织物的生产,如织锦缎、塔夫绸等。
在织造前,还需做好准备工作,如使丝胶软化的浸渍、能改善产品性能的并丝和拈丝,还有整经、卷纬等。
同时,由于蚕丝吸湿性强,还要做好防潮工作。
丝织生产使用的自动化织机主要有用于生产合成纤维长丝织物的喷水织机和于生产多色纬提花织物的剑杆织机。
染整印花工序在丝绸的生产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因为只有运用染整技术,才能随心所欲地将我们喜爱的花色及图案完美无缺地再现在白坯上,从而使织物更加富有艺术性。
该工艺主要包括生丝及织物的精炼、染色、印花和整理四道工序。
精炼蚕丝由两根单丝组成,其主体为丝朊,外层包裹丝胶。
大部分的色素、油脂、蜡质和无机盐等都存在于丝胶中。
这些杂质对印染的效果有很大影响,所以,必须在染色前将其去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掌握了丝胶受化学剂或酶的作用易溶解于热水的特性,并利用丝胶这一弱点,将坯绸或生丝放入装有肥皂或合成洗涤剂与纯碱的混合溶液内进行加热,丝胶加热后进行水解。
经过这样的精炼,脱除丝胶而保存丝朊,并去除了色素、脂、蜡等杂质,从而取得色泽洁白的丝制品。
脱胶后的生丝,称为熟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