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大酒厂也是靠调拨和批条子才能过活。
贵省的茅台,和本省的贡酒就是如此。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粮食价格上涨,大酒厂纷纷扩张产能。各地乡镇也开始兴办小酒厂创收,对原有地方酒厂形成了巨大冲击。
没有渠道和品牌的小酒厂竞争力有限,得拼价格才能卖出去。
想想看,三斤多粮食一斤酒。
一斤粮食一毛多,三斤粮食仅这块成本就要三至四毛,运输、容器、制造、人工哪个不要成本?
而一斤酒去年能卖一块一,今年就只能卖一块钱。
但是粮食价格在涨,你酒价还下跌,这根本是违背市场规律。
怎么可能长久?
不降价又不行,其他小酒厂在降,你不降就卖不出去。
所以最终的结果是没有品牌的小酒厂要么被承包,要么被大厂或者其他组织接手,再或者一步步死掉。
“不过没事,你们也不用担心,这种事情也不是短时间能定下来的。”彭礼洋看似安慰三人,其实是安慰自己。
事实上,酒厂已经撑不下去了。
彭万华想起前世的上川公社酒厂先是被经营者承包,几年后,又开始改制,最后卖给了私人老板,没一年就直接倒闭了。
伴随着这一步步改革的过程,就是一步步裁员倒闭的过程。
对了,这年头还没有裁员一说,叫下岗。
酒厂的酒,彭万华喝过,味道和其他纯酿酒差别不大。
对于酒这个行业,彭万华也思考过,行业潜力巨大。
细细思考了一番。
彭万华忽然灵机一动,计上心来。
这里面资金、品牌并不是无解的,关键是资质。
这个年代普通人办公司各种限制,一不留神就得进去踩缝纫机。
承包是家里是没有资格的,最好是用村里的名义承包,挂靠在村里。
这是可行的。
华东的一个名叫‘华西’的村子早在十年前就搞起了村办五金厂。这会儿年收入起码超过三百万,户均万元户,简直牛逼大了。
不过彭万华得处理好挂靠条件和协议,他可不想自己苦心孤诣经营出的酒厂为他人做嫁衣裳。
心里琢磨着这事,他又想到想承包得先拿一笔启动资金,村里也没钱,他家更是穷。
第一笔启动资金从哪来呢?
嘴里念叨着钱,彭万华踱步走到了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