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对陈青兕的宠信,可不比李义府少。
现在各打板子,至少表明李治是认可自己的。
至于对于苏定方的册封,张文瓘已经不去在意了,倒不是真不在乎,而是无力回天。
自从陈青兕将此事闹大,苏定方的葬礼就不会小。
这事关朝廷对于一个功臣的态度,如果李治不给一個态度,那他这个皇帝是会让人心寒的。
张文瓘压着苏定方的死讯,就是想将过错揽在自身,等自己将天下这股极端的尚武之风压下之后,然后再找个时间告诉李治此事。
那个时候,另行补给苏定方对应的待遇便好。
如此世人也不会指摘李治这个皇帝亏待功臣,因为他并不知情。
现在陈青兕将此事闹大,不管他们两个谁受惩罚,但苏定方都会获得他应有的待遇。
毕竟不知情,可以理解,但知道了这事,还不操办,那真会让人寒心的。
“相公,早与你说了,只要陈青兕在,我们的政策很难推行。为了大唐,不能心慈手软。”
李敬玄目光炙热,充满了昂扬的斗志。
张文瓘默然不言,但眼中已有了决定。
消息传到兵部的时候,陈青兕正与兵部侍郎张铭以及一众兵部同僚商定兵部的一些细节,听自己只是降级为兵部侍郎,并没有多少情绪,只是向着对张铭说道:“这一下子,你我平级了。”
张铭起身作揖道:“在某心中,陈先生永远是我张铭的上官。不管陈先生身任何职,皆是如此。”
张铭的父亲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张亮,本就是武勋世家。对于张文瓘的空谈那是深恶痛绝,陈青兕今日为苏定方出头,不顾自身利益嘲讽张文瓘,还将此事闹到了大殿之上。
最终为苏定方赢得了应有的待遇……
这份赤忱,张铭深受感触,作揖礼拜。
其他兵部官员也是如此,他们有一部分人是凭借武功转为文职,所以知道战场的残酷。
有一部分人虽是文职,但他们接触的都是各地传来的兵事情报,就算没有亲自参与目睹,却也晓得其中的不易。
苏定方那可是当年皇帝一朝功劳最大的将帅,如果他都无法得到公允,那还有什么公理可言?
一个个的起身,从兵部主事到兵部郎中,兵部员外郎,自上而下,十余位兵部管事齐齐作揖。
陈青兕想不到还有意外之喜,顺杆而下,说道:“我经历过战场凶险,深知将帅为国而战的不易。如果连将脑袋别在裤腰上的兵士将帅都得不到尊重,还有谁愿意保卫他?反正不能指望那些夸夸其谈之辈……”
张铭道:“下官也与先生意见一致,亏待谁,亦不能亏待为国守边的将士。张铭愿同先生共同进退……”
其余人也是如此:“愿随先生同进同退。”
陈青兕看着兵部的同僚也很是感动。
人生如此,不胜欢喜。
处理好了兵部的事情,今日一大早提前回了家。
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波涛诡谲的长安,定然更加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