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错愕之后,便是无尽惶恐!
李善长脸色铁青地怒喝道。
“你这逆子究竟是听信了何人谗言?”
“还不快从实招来!”
陡然间,李善长目光锐利地看向了李景隆。
“景隆世子,是不是你的主意?”
李景隆听到这话,人都麻了。
你礼貌吗?
老子可一直没吭声啊!
关键时刻,李祺站了出来。
“陛下,父亲。”
“大明立国之后,陛下刚一称帝,就对全天下下诏书征辟儒家文人为官,“天下甫定,联愿与诸儒讲明治道。有能辅联济民者,有司礼遣”,可谓礼贤下士,诚意满满。”
“然而天下文人多不仕,无非就是两种理由。”
李祺直接无视了李善长那凛冽的目光,自顾自地开口道。
“其一,自然是‘不忘故国’的元朝遗老遗少!”
“‘忠君爱国’与‘恪守君臣大义’,是儒家一直提倡的正统思想,这些人正是抱着‘忠臣不事二主’的儒生心态,才会拒绝皇帝陛下的征召。”
“既然他们始终认为自己是元朝遗孤,始终不愿意承认我大明王朝的合法性,那么这批人自然就不能算是我大明子民,将其逐出大明又为什么不可呢?”
“他们思念胡元,心甘情愿地蒙古鞑子当狗,那就让他们滚去海外蛮荒之地,继续做胡狗!”
“李祺!”李善长忍不住怒喝道:“休要在此胡言乱语!”
然而朱元璋却是摆了摆手,笑呵呵地开口道:“让他说下去!”
皇帝陛下都开口了,李善长也无可奈何,只能不断用眼神示意,警告李祺别再胡言乱语。
这等毒计一出,那就是将天下士绅儒生得罪的死死的,瞬间就会沦为众矢之的!
可惜李祺根本不在乎李善长的想法。
“其二,既然有‘不才明主弃’这种一心想当官的,那自然就有想‘悠悠望南山’的隐逸之人。”
“元朝文人入仕,阻碍重重,所以很多文人干脆就隐逸于山林乡间,治学著书,讲学授课,而元末战火纷飞,他们更是无心入仕,于民间养望成了当时的一种风气。”
“朝廷征辟的那些大儒更是如此,而且大儒多为士绅阶层,吃穿住用行都不用愁,这些大儒名士又是大多年迈,所以自是不愿来大明官场中蹚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