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坚持现在要出兵打吐蕃的,先站出来跟老夫对喷五百个回合再说!
而李林甫的意见则更直接:不打吐蕃,大唐通往西域的路就要断了。这条路断了,朝廷连胡商的商税关税都收不上来,损失何止万亿?
长安城内那些来往西域的商队啊,西市里面琳琅满目的西域货物啊,还有与之相关的,数额庞大且损耗极小的税收啊,全部都要消失不见!
没人可以承担这种损失。
反正现在长安的民生情况,朝廷养官养兵的情况就那么一回事,这么多年过去也没出什么乱子,而且一时半会也不可能有什么改变。
战争是不会等着你把一切都准备好再发生的!
与其想着“节流”,还不如在“开源”这一块想想办法。
吐蕃边将乞力徐迷信契约誓言,这不正是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时候么?这时候不出兵,那要等什么时候?
至于诚实守信什么的,也是要分情况看待的。吐蕃那样的化外野人,在我大唐眼里与牲畜没有什么区别。
人跟人之间可以讲诚实守信,人跟牲畜之间有什么道义可讲呢?
总结一句话:只管冲就得了,打赢了什么都好说。
李林甫的建议得到了朝野上下的广泛支持,而支持张九龄的人,寥寥无几,只有几个科举出身的中书省官员而已。
其实想想也明白到底怎么回事。
因为无论打不打仗,按照张九龄的思路,肯定要大砍京官的编制,同时还要砍薪水砍福利,还有那些隐性的好处也要砍不少。
爹妈不让孩子吃饱饭,孩子尚且会有怨言,更何况那些在长安已然养尊处优的京官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果然,李隆基听从了孙诲的建议,派了一个叫赵惠琮的宦官作为监军,和他一起回了凉州,敦促崔希逸对吐蕃用兵。
一定要出其不意,不得走漏风声!
至于什么一日杀三子之类的事情,早就被李隆基抛诸脑后了。战争机器即将开启,朝堂内外也是暗流涌动,信件频繁往来于河西与长安之间。
战争的阴云,密布在大唐与吐蕃的边境上,局势自此又开始紧张了起来,一如十年前。
……
“你不是说,只要一天就能出去么?这都三天了,为什么你还在这里?”
严庄面带嘲讽的看着方重勇问道。
“人有失足,马有失蹄,人生总有意外嘛。
我等的人还没来,大理寺环境不错,我就想在这里多住几天……”
方重勇讪笑道。
之前他在严庄面前装逼有多风光,现在被打脸就有多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