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身吧!”
“你们今日聚众前来宫门闹事,所谓何?”
朱元璋平淡的话语,却让不少参与其中的人胆颤起来。
为首那名董姓读书人,他跨前一步,声音虽不高亢,却字字铿锵,却难以掩饰心虚之色:
“国子监学子董耀,见过陛下!陛下,吾辈同仁前来并非闹事,实则向陛下请命。
自古以来,士人持笔为剑,以文载道,非为私利,实乃心怀天下苍生。新政忽纳读书人之税,犹如寒霜覆顶,冻彻士子之心。
试想,若学子皆因生计所迫,无暇他顾,谁人再愿埋首经卷,探求治世之道?又何以期未来有贤才辈出,为大明江山添砖加瓦,共谋盛世?”
言罢,他深深一揖,心中忐忑不已。
老朱龙眸微微一眯,环顾四周众人,轻声开口道:
“你们都是这般想的?!”
“还望陛下明鉴!!”
身后一堆人,齐刷刷的行礼回道。
“所以你们是想让咱废除新政了?”
朱元璋毫无波澜的话语,回响在这董耀的耳畔,熟悉老朱的人都知道,朱元璋此时已经对眼前这些读书人动了杀心。
而这董耀却不知,声音虽颤却清晰:
“陛下,新政初行,百姓之中,实有诸多不便与疾苦。日后恐田间荒芜,商贾凋零,民生维艰。
微臣深知陛下心系苍生,故斗胆陈词,望陛下能念及百姓生计,深思熟虑,或可缓缓图之,乃至废除其中不宜之策,以安民心,复我大明盛世之基。”
言罢,他低垂眼帘,静候圣裁,四周的空气仿佛凝固,只留下远处宫檐下风铃轻响,与心跳共鸣。
“董耀?是这个名字吧?”
董耀还以为此事将成,自己的名字也入了皇帝的耳,当即兴奋就弥漫在脑海,就连身后的不少读书人都羡慕嫉妒起来。
“陛下,正是草民!!”
“老二,说说锦衣卫调查的情况吧。”
“是,爹!”
朱樉看着为首的董耀,心中冷笑不已,随即从怀中掏出一个册子,打开高声喝道:
“董耀!即国子监学子,杭州人氏,家中乃是当地有名的富商!”
“三年前,乃是家中老父给国子监管事大量贿赂才得以进入;在学期间,不曾好生读习,在国子监拉帮结派、收买贫寒学子为自己扬名!此后,亦是屡屡未能榜上提名!”
“董耀,这可是你?本王所说,可是属实,人证物证孤皆有!”
随着朱樉在大庭广众之下,一字字的吐露,董耀的脸色惨白一片,话音的落下,董耀也跌坐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