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我想把我家附近的那块地也买下来。
建一座私塾,再建一家医馆,你觉得怎么样?”
洛小苒此话一出,村长胡子一抖,夹菜的筷子也随之一顿。
一个逃荒过来的小姑娘,带着个弟弟,又买地又建房,花了好大一笔钱。
现在又要花钱建私塾和医馆,这手笔也太大了些!
虽然面上吃惊、心存疑惑,但村长不愿再多想,因为这件事的诱惑实在太大了。
河西村没有私塾,村里的孩子要想进学,必须花费一笔不菲的束修到抚远县里求学。
县里有三处私塾,先生分别是赵夫子、周夫子和高夫子,皆是秀才。
赵夫子、周夫子年纪较大,考了一辈子科举,也没中举,现已收心。
两人专注自家的私塾,渴望在有生之年能教出个两榜进士来,也算脸上有光。
因此想让自家孩子走科举的,基本都送到他们那去了。
如果不想走科举,只是为了习文断字的孩子,都去了高夫子那。
高夫子年纪尚轻,但家境不好。
二十岁了,连个媳妇都还未娶上。
今年秋闱落榜后,他不仅没有闭关读书,还扩招了好几个学生。
赚的束修银子都用来填补家用、供养老娘了。
大家也都知道他志在科举,且年纪尚轻,应该没有赵夫子、周夫子教得好。
但考虑到他的束修银子低一些,故也有一些人家把孩子送到他那。
村里盖不起私塾,医馆则更不会开在村里了!
村子太穷了,村民们就算看得起病,但不一定买得起药。
因此,没有人会傻到在村子里开医馆。
想到这,村长看向洛小苒的眼神就像在看一位地主家的少爷——人傻钱多。
看到此眼神的洛小苒:······谢谢,有被内涵到呢o(* ̄︶ ̄*)o
想到医馆,村长往杜空青身上瞥了一眼,深深叹了一口气。
他们河西村算是走了大运,以前有杜时暮这个军医在。
他虽是军户,但习得一手好医术,谁家有病不找他去看!
可是后来······哎,不提也罢。
自从杜时暮不在了,河西村也就没了大夫。
生病的要想看医,必须到县城去看。
就算村子离县城不远,但耗在路上的时间也能要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