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连续两天饮用大量酒精饮料,已出现了一些健康问题,包括但不限于疲惫、头疼、胃部不适、免疫力降低等症状。我建议您减少饮酒数量和频率,避免去公共场合,尤其是邮轮这种会免费提供大量酒精饮料的场合。”
“……那你应该以劝告的方式告诉我,而不是直接掐断我的电话。”
他的口吻仿佛在自动朗读一个数学公式:“很抱歉,我提前计算了劝告方式的成功概率,但无论我的语气是欣喜、难过、疑惑、诚恳、抱怨还是语重心长,您都不会听从我的建议。我只能采取强制手段。”
姜蔻:“……”
你倒是用欣喜的语气说一句话让我听听?
姜蔻按了按眉心,叹了一口气,她又想喝一杯了。
“那我能干什么?”
像是计算出了她的想法,他突然问道:“您希望我以怎样的语气回答?”
“……欣喜的?”
A的面部表情没有任何变化,语速却陡然变快,语气变得兴奋、高昂:“您可以跟我聊天!”
“……”姜蔻想了想,“你还是用原来的语气跟我说话吧。”
“好的。”
·
原以为与A共住同一屋檐下,会发生很多矛盾,现实情况却是安静而和谐。
A不会疲惫,不需要睡眠,体能水平随时都处于巅峰状态。
只要她有需求,他就会回应,不拒绝,不抱怨——除非会影响她的身体健康。
但不知是否他太冷静,太机械了,无论是说话还是做事,都精准而客观,她始终没办法把他当成一个真正的人。
如果这就是所谓的“AI人格化”的话,她不免有些失望。
相较于弱人工智能,A的算力可是提升了数百万个数量级……这样都没办法让他人格化吗?
她不知道生物科技是如何训练A的,但肯定离不开大量的数据、进化算法、遗传算法和深度学习。
也就是说,尽管A站在她的身边,注视着她,跟她对话,他真正的身体——量子计算机阵列,却在以量子态叠加的办法,对互联网每秒钟产生2000百亿亿字节的数据量进行计算、分析和学习。
如此庞大的数据量,如此恐怖的计算量,如此骇人的学习速度,却没有让他产生一个具有说服力的人格。
姜蔻叹了一口气。
A主动来找她,又按照她的喜好打造了一具仿生人身体,她还以为他已经有了自主意识。
她不该对AI人格化抱太大希望的。
不过,实验需要充足的时间。她耐心向来不错,再等等吧。
傍晚时分,A收拾完房间,正要去做饭,姜蔻攥住他的手。
A停下脚步,眼珠转动,视线从她的手上扫描而过,望向她的眼睛,等待她下达指令。
“我们出去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