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鸳鸯·为何抛夫弃子
上京到夏宫并不算很远,如果快马加鞭,五日即可抵达。
但由于皇帝带了一众嫔妃朝臣,还有他们各自的家眷奴仆,一群人浩浩荡荡驾着马车,在路上走了半个月之久。
半路停下休息时,公良轲担心谢南枝身体吃不消,趁崔郢精神奕奕地去和同僚说话,撩开车帘问他:“师弟,可有觉得不适?”
谢南枝倒是什么感觉都没有。
崔郢不是多话的人,一路上对这个小徒弟又多有照顾,除却偶尔提点他两句朝政上的事,来打招呼的是什么人,分别代表什么派系,其余时候都在闭目养神,给足了谢南枝抽空补觉的时间。
“劳师兄关心了,我一切都好。”
他温和一笑,“就是车厢里闷热,正好现在下来走走。”
公良轲顿时了然。
六月天气渐热,马车又不透风,在狭小的空间里待一天的确容易气闷。
“那我同你一起吧。”
他说。
谢南枝欣然应允。
于是两人一道,沿着车马经停的小路散了会儿步。
公良轲与他闲聊:“刚才见你在车上读书,那文集瞧着十分眼生,不知读的是什么?”
谢南枝道:“称不上文集,就是南越端王的几篇词赋。师兄要是感兴趣,大可以从我这里拿去。”
公良轲原本只是随口一言,直到听见这个名字,才愣了一瞬:“……你怎么会想起看这个?”
“路上时间太长了,随便看看,当个消遣。”
谢南枝的神色稍有点疑惑,似乎就是随意挑了一本,并不觉得特别,“是有什么不对吗?”
“那倒没有。”
公良轲沉吟片刻,“我还以为是老师……罢了。”
这些毕竟都是旧事了,他本不欲再提,却不想,谢南枝思索了一会儿,问:“老师过去很赏识端王?”
公良轲有些意外,随后想到,谢南枝在车里读书,崔郢定然也看见了,两人说不定有些交流,便颔首道:“是,老师也同你说了么。”
谢南枝没有否认:“七七八八吧。”
想起当年的事,公良轲有几分感慨:“端王才藻艳逸,精于文赋,又有治国领兵的韬略,确实是个世间罕见的奇才。也难怪老师欣赏他。”
谢南枝挑了一下眉梢。
精于文赋这一项他知道,如今上京仍然流传着端王少时所作的《楚都赋》——尽管在他看来有些名不副实。但治国领兵又说的是什么?
他是这么想的,也好奇问了。
听到这个问题,公良轲的脸色逐渐变得一言难尽起来,顿了顿,才含糊道:“此事其实……说来话长。”
他猜想谢南枝长年深居简出,应该不知道原委,就拣着重点同他解释了一番。
“去年南越与我朝在楚水交界处起冲突,太子殿下领二十万兵马渡河攻城,意图试探越国新帝的态度,连下三城后碰上了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