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阿翁上次从【子美客至】回来,明明就很高兴,当晚还喝了一大壶酒呢。”
老人嘴角含着淡淡的浅笑,说:“那是因为许久不曾碰到那么有趣的人了,璞玉浑金。”
~~~
七月六日,卯正。
巩县,县学门口。
刘异正在被两名衙役上下其手,搜身。
他手里还拎着个破布口袋。
布口袋里面除了装笔墨纸砚,还塞了三张胡饼和一罐清水。
今天就是他进考场的大日子,他终于迈出走向科举的第一步。
大唐常举,主要分考进士和考明经两大类。
许多人认为明经比进士好考,因此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刘异对比过考试内容,感觉大同小异,对他来说没区别,都是地狱级难度。
进士和明经都需要考三门,每门各考一天。
进士考的三门分别是帖经、杂文和策问。
明经考的三门分别是帖经、试义和策论。
帖经是两类考试都必考的一门。
这一门不过,将直接淘汰出局,没资格继续参与后两门考试。
县里的发解试作为选拔乡贡的第一关,难度系数降低不少。
不管考生后续是走进士路,还是明经路,它都只考两门:
帖经和试义。
帖经十通四者,即可进入下一关试义。
在试义环节中,再由考官当面问出十道题,由考生口述作答。
主要考察应试者对经书的理解水平。
最后,考官会选取答对题目最多的两名考生,去州府参加下一轮发解试。
刘异要从走进考场的上百位考生手里,争取到两个晋升名额中的一个。
巩县没有贡院,每年都是借县学学堂作为发解试考场。
刘异走进考场,被衙役安排在最后方靠角落的位置落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