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在仁庙时代,确立了左藏、右藏的财帛支用,受三司使和政事堂宰执监督的制度。
仁庙就曾亲口对大臣说过:“国家禁钱,本无内外,盖以助经费耳!”
可问题在于,这熙宁三十二库、元丰二十库。
它既不是左藏,也不是右藏。
而是和旧年太祖封桩钱一样,只属于皇帝一人支配和取用的内帑。
虽然在名义上,户部也好,都堂宰执也罢,也都可以过问。
但,皇帝真要花钱了,谁又能制约?
五路伐夏、永乐城大战、导洛通汴、重修汴京皇城。
赵煦的父皇,决心一定,谁都拦不住。
也正是因为存在着这个漏洞。
上上辈子元祐时代,太皇太后被外朝大臣说几句好话,手一松,内帑的财帛就和水一样流了出去。
更要命的是,这些支出,甚至都不是被人贪污掉的。
很多单纯就是浪费。
譬如说,司马光尽罢新法,可国家运转需要钱,上上下下的官府也需要运作。
特别是免役法被罢后,大部分地方官府,瞬间陷入瘫痪。
上上下下,叫苦不迭。
怎么办呢?
只能是从封桩钱里拿钱先顶着!
可封桩钱是有限的,能顶的了一年,顶不了一世。
在赵煦的上上辈子,司马光、吕公著先后去世后,封桩钱也终于顶不住了。
所以,他们的徒子徒孙们,发明了一个新东西:助役钱。
其实就是免役钱换了个名字。
但问题在于,没有人敢恢复免役法——上一个提议恢复的人,已经被打成奸臣邪党了,赶出朝堂去了。
那个人名字叫李常。
赵煦父皇昔年潜邸时的记室参军,也是熙宁变法之初,对新法反对最激烈的人之一!
但他依然被冠以‘奸臣邪党’、‘阿附小人’的罪名,赶出了朝堂。
于是,百姓虽然交了钱。
但衙前役还是得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