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后,杨妞花把童年的记忆告诉丈夫。吃鸡腿、溜冰鞋、有鸟笼……这些记忆碎片让丈夫觉得她的亲生家庭应该不穷,不至于把孩子卖掉,应该是被拐卖的,鼓励她寻亲找家。
2012年,杨妞花到公安机关采血,等待比对。此后10年间,她通过村里人提供的只言片语的信息,陆续把寻亲地聚焦到四川、云南等地。
2021年,杨妞花录制了一段视频,通过寻亲志愿者发布到网上。
“我喊外婆是‘阿布达’发音”“喊妈妈是‘妈依’发音”“我老家住山区,站在猪圈上可以看到一个大山,大山上有个山洞”“我姐姐放雪,会从山坡走下来”……杨妞花描述的这些信息,进一步缩小了寻亲范围。特别是外婆的发音是“阿布达”,贵州的网友看到后马上联系她,说贵州的苗族就是这样叫外婆。
很快,杨妞花的姐姐杨桑英打来了电话,姐妹俩比对了信息,特别是买织毛衣签子这个细节一对上,瞬间让二人坚定了信心。
她们在电话里这样对话:
“这么多年,你们怎么不找我?”
“我们一直在找你,哪里都找了,就是找不到。”
“你把爸妈的电话给我。”
“爸妈早就死了……”
杨妞花说,那一瞬间她五味杂陈,“没找到,我至少还有个念想;找到了,父母已经不在了”。
2021年5月15日,杨妞花回到了贵州省织金县官寨县乡小妥倮村,她真正的家。5月16日,杨妞花在父母坟前痛彻心扉,“我走时他们好好的,回来成了一堆石头,我好想跪着进去看他们”“我找到了家,却早就没有了家”。
不知是巧合还是命运的安排,杨妞花回家才知道,5月16日(农历四月初五)是她的生日。
杨妞花的丈夫、赶来的6个姨妈给她买了7个生日蛋糕,家里来了很多亲戚,放鞭炮迎接她。她说:“我结婚时来了17辆车迎亲,回家了来了20辆车。”
追凶
杨妞花彻底明白了,自已当年是被人贩子拐卖的。回到邯郸后,她向警方报案。
她说,当时针对的是村里拐卖中间人报的案。中间人在供述时,提到“小余”,杨妞花马上喊出“是余华英吗?”这个在她记忆里埋藏的名字,一下被唤醒。
要让犯罪分子付出沉重代价!近年来,公安机关持续开展“打拐”“团圆”行动,严惩拐卖人口犯罪,深挖历史积案,从严追诉拐卖人口犯罪。经过多方努力,2022年6月,余华英被警方抓获。
2023年7月14日,杨妞花第一次在法庭上见到余华英,“她五官轮廓没变,只是头发白了”。
余华英半眯着眼,扬着下巴和杨妞花对视。“那个眼神我太熟悉了,她在火车上打我,用热水烫我头,就是这个眼神。她应该在想,当年怎么没有杀死我。”杨妞花说。
杨妞花问:“你认识我吗?”
余华英说:“我认识你啊。”
杨妞花说:“你记住,是我把你送上法庭的。”
2023年9月,贵阳中院公开宣判,对被告人余华英以拐卖儿童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余华英当庭表示上诉。2024年1月,贵州省高院对余华英拐卖儿童案作出二审裁定,发回重审,法院认为,原判遗漏原审被告人余华英其他拐卖儿童的犯罪事实,部分事实不清楚,未查清上诉人余华英全部犯罪事实,应予重审。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2024年10月25日,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被告人余华英犯拐卖儿童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正义不会缺席。
“我想要的人生,就是一家人平平安安、开开心心。”用了将近30年,那个执着的女孩,找回了她向往的平凡生活。在邯郸,她叫李素燕;找到亲人后,她改回了真名——杨妞花。